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儿童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 已有的与可能的巨大效果的应用举例

已有 6630 次阅读 2016-7-21 23:23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儿童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 已有的与可能的巨大效果的应用举例


王永晖


儿童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脑科学研究所证实,比如说镜像神经元,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所以,就不等脑科学的证实,而直接采用为教育的依据。


我提出的一个相关猜想是,儿童所需要的模仿来源,需要一个相对的宽谱环境,这是从英语学习中感悟到的,我们当年的英语学习,只有录音磁带里两个人,一个男声、一个女声,过于单调。什么是母语环境,可能就跟这个宽谱猜想有关,一个国家中每个人的母语,即使都是标准的,也是有细微的扰动,正是这种细微的扰动,反而可以让孩子们在模仿中,形成稳定的感觉,譬如“语感”。


我们当年学英语,标准音过于单一,相当于在钢丝上走杂技,能成功掌握的人非常之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书法学习,恐怕也是类似,孩子们现在看的书都是印刷体,就很难符合这个宽谱原理,另外,书法活动,跟音乐类似,其实书法家的动作,在里面存在着巨大的作用,如果幼儿能够有机会长期接触,能够亲眼看到,就存在着更大的可能性在将来具有书写天赋。


难怪说,古代文人的书童,其实得天独厚。


音乐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想,也恐怕那些世家子弟会更自然地表现出音乐天赋,耳濡目染,具有更多的机会去模仿。例如,音乐世家的阿曼老师提出一个想法,将巴赫、莫扎特的音乐,用人声唱出来,给婴幼儿们听,我想其好处就是,孩子们更容易模仿人声。


孩子们稍微长大了,看到音乐家家长们的乐器操作,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模仿。


同样的道理,也存在于体育、武术之中,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其实真正说来,可供孩子们进行模仿的环境是非常少的。我看见,首师大操场上,经常有家长们或阿姨带着婴儿,聚在一起聊天,这个时候,孩子们当然是可以接触到汉语环境的,但是,像高雅的艺术,甚至于体育技能的模仿,就不是这种聚会所能给予的了。


这里,我们可以见到混龄社会的重要性。我们现在的社会,是越来越不混龄了,这在儿童学习上,从模仿的教育原理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滞碍。比如说,现在有教师说,怎么小孩子都不会踢毽子了,而且很难学会。


主要是缺少示范对象,过去的孩子们为什么很容易学会呢,就是因为他们处在混龄社会中,大孩子踢,小孩子们能看到,就很容易一代传一代。


很多技能,如果自己摸索,可能要费的代价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动用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教育原理,譬如书法,譬如武术,孩子们只要有条件去接触到模仿的机会,可能就会有巨大的进步,在常人看来,就是天才。


其实,每个人都是天才,但是因为母语习得这种天才不值钱,所以,只有更稀罕的技能,才被认为是天才。那么,一些匪夷所思的技能,譬如超强的工作记忆能力,或者,超强的身体控制能力,如果有人给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就展示,那是不是孩子们就会觉得这是很平常的事,从而学会,也许,这里面会存在着巨大的教学效能。


现在因为英文外教的存在,国际交流的频繁,外语天才在中国也会越来越常见了。音乐天才,仍然会是稀缺的,因为跟书法一样,真正具有演示能力的教师,恐怕不多。


至于数学上的天才,在婴幼儿期怎么弄,反而是我所不知道的,数学是一种语言,但这种语言的学习,其实要到大学才真正开始,中小学的数学教育,都不是,也很难按照语言的观点来学习数学的,反而是小学还多一点,如果教者注重概念引入的探索性教学的话。即使是上了大学,非数学系的中国大学生们,也往往缺少机会把数学当作一门语言来欣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992093.html

上一篇:教育如种树:爸爸们须知
下一篇:建议国家每年在十一期间进行精英级高考考试,先高考再自主招生
收藏 IP: 202.204.223.*|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