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zhang

博文

也说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精选

已有 8902 次阅读 2013-7-29 19:40 |个人分类:杂感杂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职业教育, 学术教育

     王强在nature发表了一篇文章(本人已经转发相关报道),提出“中国需要职业教育而非学术教育”。

     针对王强的观点,王铮发表了“中国当然需要学术教育”。

  对二王的博客,本人都做了评论。

  首先,我既支持王强,也支持王铮,因为中国既需要学术教育,也需要职业教育,他们分别把这两种教育的必要性说的非常清楚了。

     没有学术教育,就没有人去研究深层次的问题,技术就会无源,经济发展肯定会受到制约。没有职业教育,那些“学术”“理论”就没人去把它们转化成生产力。
     可是我又不完全支持他们两个人。因为这两种教育我们都不可偏废。
     依我看来,一是教育要分层次,也就是要给予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教育,以从事不同的职业。

      就用一个工厂来说,需要有总工,有技术科长、工艺科长、质量科长,各科的工作人员,车间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普通工人……一样。不能按照总工的模式去培养所有的人,当然也不能按照技术工人来培养所有人。

      二是我们目前的教育究竟怎么样。

      以前按照苏联的模式,注重的是技能培养,工科院校众多,其目标就是培养工程师。 这种模式在改革开放中进行了改革。但改革并不成功(我认为是这样)。

      现在,大家一窝蜂地去搞“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来培养“通才”,不少专科学校升格为大学。但是,究竟什么是综合性,什么是研究型,恐怕还没有弄清楚。我认为综合型并不完全是一个大学要文、理、工、农、医各种学科都要有。研究型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要搞研究,发论文。对通才的理解更是五花八门,甚至出现了理科的也要学点文学,工科也要学点军事,师范大学也要学机械,机电一体化专业就是机械加电子。结果是弄得什么也没学好,什么真本事也没掌握。至于那些听起来不错,却没有任何用处的专业(例如科技情报),更是误人子弟。还有,大学的合并,大是大了,也“综合”了,可是,还有特色吗,人才培养的好吗?

       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因才施教、因人施教。

      一个人,只要掌握了一种本事,就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可以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而不论他是“学术”型,还是“职业”型。有的人可以培养成“学术”型人才,有的人则可以培养成“职业”型人才。不顾每个人的天资、禀性、特长,采取一种模式去培养只能是误人子弟。一个学校要根据自己的硬件条件,师资力量确定自己的目标,宜“学术”的就把“学术”教育搞好,宜“职业”的就把“职业”教育搞出成效。 教师也是如此,有的人是“学术”型的,那就让他多搞研究,有的人是“职业”型的,就让他多搞教学,不论什么型的人都给他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和提升空间。

      可是,我们目前的教育却把这种种差异一概抹杀掉,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人和事,并且冠之于一个美名,“科学”的“数字化”管理,还要用不断地“评估”来强化这种管理。
       面对这样的教育,下一步应该怎么改,恐怕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我想,起码应该是是把二王的观点综合起来,不同的学校培养不同的人才,每个学校都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专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53-712327.html

上一篇:葛兰素史克事件的教训——废除提成制度
下一篇:西红柿应当怎么吃?
收藏 IP: 202.198.38.*| 热度|

4 吕喆 陈楷翰 孙学军 丁邦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