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jian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ian123

博文

恩师如此的“教诲”,值得商榷! 精选

已有 11377 次阅读 2013-8-3 15:4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刘全慧老师博文《张益唐不是学生的榜样,而你要成为学生的榜样》(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77-713531.html)中有这样一段话:        

五,恩师的教诲

如果你招了一位学生,总也过不了科研关,你就应该替他写篇论文。如果他能因此了解科研的全过程,也能弄懂论文的内容并通过答辩,也算勉强合格。

这是我培养学生的底线。这个底线要求我不停地读文献,写文章。唯有坚持这条底线,也才能让我的学生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不停地读文献,写文章!】

先看这句如果你招了一位学生,总也过不了科研关,你就应该替他写篇论文。

对于恩师的如此教诲,我认为有和稀泥、放水之嫌(刘老师,我绝没有诋毁您老师的意思。就事儿论事)。试想想,如果一个学生连论文都需要老师代写,那会使怎样的一个学生呢?绝对是一个既没有科研头脑也没有写作能力的双盲人士!这样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勉强毕业,是福是祸呢?对学生而言,他拿到到学位,这是福音。可以后参加了工作怎么办?难道老师还要继续越俎代庖,替学生设计实验,撰写论文?除非这个学生是老师的亲生子女,否则,神仙也鞭长莫及。这个时候,如果我是您的学生,我一定会抱怨说:您当时为什么不强迫我学会基本的科研技能。即使延期几年,为了我科研的可持续,您应该痛下狠手,而不是轻易高抬贵手,让我蒙混过关。本事是逼出来的,此话不无道理。

所以,老师替学生写论文,不仅是对自己,更是对学生和社会的不负责任。现在学生学术质量的严重缩水,是不是与这样的老师(假设现实中有不少)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老师发现某个学生是永远扶不起的阿斗,为什么不劝其退学,或另择专业?这种做法听上去很残忍,但很现实。老师的天职就是培养青出蓝而胜于蓝的后生,而不是为成就“大我”,在学生无法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做出让步,委曲求全地“拯救”学生。

再看这句如果他能因此了解科研的全过程,也能弄懂论文的内容并通过答辩。。。

这句话更是让我如坠云雾,茫然不知所云。想通过一篇论文,就让学生了解科研全过程,掌握内容,并顺利通过答辩。这是什么逻辑?要么这个学生是天才,要么答辩委员会的人是蠢材。一个正常的学生,3年下来,未必能熟练科研全过程(我就是这样的学生。不过,幸运的是,我会制造垃圾论文。在这个SCI至尊的年代,能写文章就是王道),岂能把希望寄托于一纸论文?诸位老师想想,如果一篇论文能速成一位硕士或博士,那要你们老师干什么?

另外,“了解科研的全过程”的说法也不太靠谱。对一个博士来说,不但要了解,而且要熟知。从课题申请、立项、完成到结题包括预算等,各个细节应该非常清楚,不只是似曾了解。“了解”的要求太低了!当然,硕士生就另当别论了。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恩师如此的“教诲”值得商榷!可看做是“放水”教诲!本质上,是一种老好人思想。对老师而言,有误人子弟之嫌;对学生而言,有自毁前程之嫌。奉劝有投身于科技事业打算的青年才俊们,择师是从“严”不从“宽”!严师出高徒嘛!大学毕竟不是劳教所,还是“严格”处理为妙!

最后,在申明一次,我绝没有诋毁刘老师和其导师的意思。码的这些文字,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看法,请理解!从刘老师博文中可以看到,刘老师是一个责任心极强而且很现实的老师。就凭这点,我已经非常尊重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6916-713821.html

上一篇:您见过“成对”彩虹吗?
下一篇:低淘汰率正在阻碍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收藏 IP: 60.165.26.*| 热度|

19 吕喆 刘全慧 罗春元 赵斌 陈学雷 温世正 梁洪泽 韦玉程 胡想顺 周金元 孙静宇 石磊 陈钢 秦斌杰 李学宽 孟津 苏光松 刘敏 lingling10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