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Textiler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guoli 做诚实的学问,做正直的人。

博文

博士不应该等于SCI

已有 4213 次阅读 2011-5-21 00:13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欧洲, 朋友, 文章, 博士学位

今天到chalmers参加朋友的博士答辩。她讲的很出色,论文写的非常好,问题回答的很精彩。顺理成章的取得了博士学位。她是polymer的,发表了7篇论文,每一篇都是前一篇的延续,每一篇都非常的格式化和程序化。当然,每一篇都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上!
 
回来的时候有些忐忑,想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产生的忐忑。一方面是研究领域的新,另一方面是研究的内容离产品化近。因此,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甚至在测量方面都没有一个标准化。很多的时候,人们把我们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混为一团,其实很多的时候我自己也很迷茫,总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够深入。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看上去很厉害的数据和表格。更不要谈国内博士必须要做的建模。这样的原因,很多以建模为核心的期刊,我们只能观望。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我觉得这算是一个研究的弊端。国内任何高校都用SCI来评价论文的等级,可比如在textile行业内,只有一两本期刊是被SCI收录的,而且影响因子也很低,这就能说明整个textile行业的人对科研无贡献吗?欧洲一些很有名的纺织院校,Aachen, Dresden,Gent,他们其实很少发表期刊论文的,大部分都是会议论文,而他们是真正作出对textile产业有贡献的机构。
 
回国的时候,见到一个以前的老师,她正在攻读博士,现在在论文阶段。她对我说:国内的博士全都要求建模,而且越看不懂越好,如果被审阅人看懂了,就只能证明你的研究不够深入。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明明A到B只需要1米的距离就能到达,如果要取得博士学问,必须要绕地球一周才行。 我不知道她说的是特殊现象还是普遍现在,或许并不完全正确吧。但从一个角度说明了科研对博士的要求是精,深。而评价精深的标准就是数学有多复杂。
 
在科学网上说这样的话有多大风险我知道,但我想说的是,科研的贡献性必须以所在学科的实际情况来评判,纺织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应用的学科,智能纺织品是应用中的应用。如果一定要建立一些一辈子都不能应用到实际上的模型才能取得博士学位,那这个博士就是为了博士而读,这个博士讲没有任何的含金量。
 
我也非常感激瑞典给我了一个这么好的研究环境,避免了上述悲剧的发生。我所担心的只是回国以后,国内的同行们能不能很好的正视我所取得的所谓的一点点研究成功,还是仅仅用很量化的SCI来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如果那样,应该算是个悲剧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2467-446307.html

上一篇:玫瑰不着急
下一篇:咖啡与茶
收藏 IP: 83.252.110.*| 热度|

5 翟远征 赵飞虎 徐索文 强涛 王伟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