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告别2016,展望2017

已有 5147 次阅读 2016-12-31 09:2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把“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这句话作为2016年为数不多的几篇,也是今年最后一篇博文的开头我想是恰当且合适的,我从2010年开始科学网博客,后来一直在这里写一些自己的感悟,译介一些国外的科学传播进展、理论等,偶尔也抒发抒发自己的情感,最高产的时候应该是2014年前后,那个时候基本保持每天一篇博文,为了实现这个小目标(当然不是赚它一个亿),当时的我也算是博览群书,阅读了近千篇论文和相关资料,当然这些偶读在我日后的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2015年开始,我们开始了微信(科学媒介中心),而我负责起了微信的运营工作,因而开始疏远科学网博客,这个时候我才体会到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且一旦放下自己的笔,就不太容易找到感觉了,那种在散步时猛然冲到大脑中的想法也不那么常见了。当然,2016年还是偶尔放了几篇博文上来,不过这些都是首发在其他地方的,也许补发科学网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吧。这就像做研究一样,要有自己的圈子,而且要在圈子里有声音,否则就没有人知道你的存在,即使你研究做的很好,也许这就是selling science吧。

   由于大部分工作和生活转到了微信上,我也成为了死忠的微信粉,每天早晨基本上都会转发若干条有关科学、科普、科技、科学传播等关键词的文章,这也给微信朋友圈中的一些领导、同事和朋友带来了困扰,因为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刷屏王”。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2016年还是干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承担了一项本单位的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着眼于考察科学家与媒体关系,获得了近千名科学家及部分媒体记者的反馈,这对于接下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也相信能出一些重要的学术论文,同时也对国内外科学家与媒体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此外,还参与了一项社科基金项目,虽然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贡献。

    由于近年来跟媒体界的朋友接触较多,因而也有时候会成为一些热点科学话题的约稿对象,粗略统计下,2016年在各类媒体平台上发表评论、书评等文章近20篇,这要感谢媒体平台的支持与信任。



    译介国外科学传播相关的图书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而这在2016年有所进展,首先依托我单位的科学媒介中心平台,翻译了《美国电视上的科学》一书,该书武夷山老师和我都曾有写过博客介绍,同时也是武夷山老师建议和鼓励我把它翻译出来,武夷山老师还亲自撰写了推荐语。其次,近期我单位还将出版科学文化译从系列丛书,本人忝列其中一本书的译者,主要谈论美国联邦政府科研资助项目的相关问题。目前这两本书都在印刷中,相信近日就会上市。


    此外,还有一两本图书正在审稿和交稿中,分别涉及科学家如何做科普的内容,以及明星科学家的内容,相信在2017年第一季度会有所交代。

    2016年还参加了科学媒介中心在德国科隆举办的峰会,代表本单位做了一个会议报告,希望同各国科学媒介中心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并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的科学媒介中心网络发展。


    回首2016,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因为偶尔的口无遮拦给领导和同事带来了很多的困扰,频繁的微信刷屏也让一些圈友感到不适,再次一一表示诚挚的歉意。期望在2017年努力谨言慎行,多出学术成果,更好地研究科学家与媒体关系,为改善科学传播状况做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002-1024436.html

上一篇:科研与科普相结合:历史、理念与展望
下一篇:十年风雨兼程——忆科学网开博历程
收藏 IP: 221.220.104.*| 热度|

6 刘立 黄仁勇 吉宗祥 彭真明 杨连新 李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1 1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