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的一个模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xun 本博将以数学杂文为主,科技杂文为辅,其它杂文为补。

博文

介绍两个由数学家建立的教育基金会(上:谢宇教育基金)

已有 4580 次阅读 2010-3-30 10:25 |个人分类:谈数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教育, 数学家, 基金会

作者:蒋迅

这是我数年前在北美《华夏文摘》第七一二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的第一部分。

每一个大陆中国人都知道有一个希望工 程。 这是一个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C Y D F)主办的非盈利机构,目的是帮助无数的失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这项工程有效吗?我相信是有的。但也有不少人不这 样认为。让我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对中国的老年夫妇,他们很想资助福建省的一个贫困学生。他们选择福建是因为妻子的祖籍是福建的。於是,他们给 C  Y D F捐了款并选择了一个学生。每年,他们把钱按时寄到希望工 程;每年,他们都会收到一封那位学生的来信并告诉他们,她现在可以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成 绩很好等等。这对夫妇看到这样的来信后非常高兴。有一天,他们决定给这位学生送一份额外的礼物:一个书包和一些文具,并且直接寄给她。令他们惊讶的是,包 裹竟然被邮局退了回去:查无此人。从此以后,他们没有再继续捐款。这个故事也许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也许邮路出了什么错误?但是它给许多愿意帮助中国教育的 人们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共同问题:我们能够相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吗?很显然,如果他们不能相信一个组织的话,他们不会去捐款给它的。那么,还有其它 的办法吗?

这个问题促成了我称之为“局部教育赞助”的新动向。一切都变得局部了:局部的人们组成了局部的团体去帮助局部的另一些人。没有政府部门介于捐款者和受款者之间。这样,捐款的人可以肯定钱到了应该到的地方。

梅霖先生和胡明杰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同学。毕业后他们相继到美国继续学业并留在了美国。虽然他们在美国都有了舒适的生活、稳定的工作和美满的家庭,但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没有忘记国内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学童。他们联系了一些过去的同学一起建立了谢宇教育基金 (www.xieyufoundation.org/cn/)。因为是从北师大毕业的,他们把目标定在了帮助北师大里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基金会的名字取自他们所敬爱的谢宇教 授,一个全国五一劳动勋章获得者,后死于癌症。目前他们开设了“学生助学奖金”和“社会实践基金”,已经发展到九个理事并在中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学生 助学奖金”主要是用来帮助母校的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社会实践基金”则是用来资助在校学生走向社会,考察教育现状和帮助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

今年暑假,一个六人小组就是在谢宇社会实践基金的资助下到偏远落后的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第二 中学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他们给那里的师生们搞了一系列的数学讲座:数学与艺术系列讲座,数学迷题系列讲座,概率与生活系列讲座,微积分初步知识系列 讲座,高中数学建模系列讲座,和立体几何初识系列讲座。讲座受到大力欢迎,许多班级都要求加课。一位老师不无感慨地说,他今天真的是没有白来,他感觉到受 益非浅。他们还开了一个计算机知识讲座并帮助学生们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在他们的帮助下,二中的学生们第一次制作出了自己的网页。除此之外,他们还举办 了两场“理想与成才报告会”,“英语角活动”,“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趣味心理活动”,以及“高中教育现状和预测的调研活动”。在短短的十天时间 里,六个年青的大学生们竟做了这么多事情。而这些之所以得以实现,全都是由於有象梅霖、胡明杰这些热心人的慷慨解囊。我读著大学生们的“暑期四川支教总 结”,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梅霖、胡明杰使得有更多的支教小组能到更多的偏远省区去帮助那里的教育事业。

现在,梅霖、胡明杰他们又在酝酿著增加一个新的资助项目:帮助那些考上北师大可又无力负担学费的孩子们。虽然他们募集来的钱还不多,他们表示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校友了解我们,理解我们,最后支持我们。”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0554-307371.html

上一篇:推介陶哲轩的数学博客
下一篇:一个中文系大学生的数学博客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