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Elsevier):与中国科技一起成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uguo 科学出版人

博文

重回渥太华 精选

已有 5417 次阅读 2008-2-4 09:4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飞机从三万英尺的高空下降,下面是一望无际的千里雪野。我不敢相信,时隔五年,我再一次回到渥太华,而且是在最冷的冬天。
 
我与渥太华       
        人生际缘无定。我的人生之所以与渥太华联系起来,完全是一次偶然。记得那是2001年夏天,我刚从陕西耀县挂职锻炼回来不久,当时我的一位老领导对我说:你最近干得很辛苦,我都看在眼里。机关里唯一的出路就是升职,但我不能马上提拔你,因为你年限不到。我送你出国学习吧。就这样,我成为所在机关十年里第一个出国学习的人。
         参加的项目是“中加学者交流计划”。地点是渥太华大学加拿大文化研究中心。
 
滑雪·Gordon和Dory夫妇
在渥太华,我最好的朋友是Gordon和Dory夫妇。我在北京见过Gordon一次,到渥太华后,Gordon第一个邀请我去他们家坐客,一来二去,我们成了好朋友。
我还在波士顿的时候,Gordon就打电话:你快来吧,我们都准备好了,去森林里滑雪。下午3点,飞机落地,Gordon开车来接我,把行李放到旅馆,直接就去了山里。
到了山里,天已经擦黑了,气温是零下25度。我带来的衣服根本不顶用,他们为我准备好了全套的滑雪服、滑雪板和夜间照明用具。业余滑雪分两种:Down Hill和Cross Country。五年前在加拿大的时候,我只玩过Down Hill,那是考验速度和灵活性的,但对于Cross Country(越野滑雪)的技巧一无所知。经过Gordon的速成培训,匆匆上路了。
这真是一次绝对新鲜的经历:远处是起伏的山峦和黑黝黝的森林,一条白色的雪道在月色中蜿蜒穿向森林深处。我、Gordon和Dory夫妇、还有他们的大儿子Som,排成一列,保持三十米的距离,一起向森林深处进发。森林里静极了,只有人的呼吸和滑雪板摩擦雪地的声音。中间我停下来休息,屏气凝神,便能听见远处野狼的嚎叫。
全程大约十公里,我们到了目地的:森林深处的一座小木屋,这是专门为滑雪者准备的。我们在木屋里燃起火,拿出准备好的食物,放在炉子上加热,来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小屋里渐渐聚集了几伙人,大家一边喝酒,一边闲聊,直到深夜。回到旅馆,已经是凌晨3点钟了。
(深夜滑雪归来)
 
渥太华大学
此次回渥太华,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访访旧日学习和生活过的渥太华大学。我抽了一个下午,专门回渥太华大学看看。
星期天下午,学校里很安静,大部分的办公室都关门了,只有学校的图书馆还开着。零下20度的气温,我随身的那点衣服根本不行,每隔十五分钟,我就得钻进建筑物里暖和暖和。为了对付寒冷的冬天,渥太华大学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有走廊或地下通道相联,足不出户,便可以走遍校园。
(渥太华大学主楼)
 
在加拿大文化部的演讲
这次回渥太华,并不是以私人休假的方式去的。在Gordon的安排下,加拿大文化部正式给我发了一封邀请信,请我去作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国的文化产业。
五年前在渥太华大学学习的时候,Gordon便建议我去他所在的单位——加拿大文化部作一次演讲,但我那时“刚刚出道”,对自己的英文和研究功底都很不自信,无法应承。这次他知道我去波士顿出差,便一再邀请我去加拿大文化部,并承诺负责我在加拿大的一切费用。Gordon是加拿大文化部负责国际文化政策的官员。
为这次演讲我作了一些准备,搜集了一些关于中国文化产业的资料,作了20页的PPT。所有的资料都是公开发布的,但最新的统计资料很难找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特别感谢何毓琦教授,偶然一次阅读他的博客,发现他推荐的几份材料,包括李开复博士的一次演讲PPT,主题是关于如何做一个好的speaker。虽然承诺了加拿大文化部的邀请,但原来心里一直没底:用英文给老外演讲,行吗?研究了李开复博士的PPT,我心里有底了。三条主要经验:(1)演讲技巧是可以提高的。(2)完美的英文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自信,讲自己清楚的事情。(3)给听众一个clear and powerful message,告诉他们你要讲的是什么,一条一条讲出来,最后重复这个message。
加拿大文化部在一座巨大复杂的建筑里,里边医院、超市、餐馆、书店一应俱全。演讲在一个会议室里,来了大约35个人,包括加拿大文化部几个司局、加拿大外交与贸易部、加拿大文艺理事会等几个部门对中国感兴趣的官员。演讲原定50分钟,但持续了大约2小时,大家问了很多很多问题。感谢李开复博士这篇PPT,让我心里有了底,一点都没紧张,很平静地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我没有原地不动,而是经常走到听众之中,一边思考一边回答问题,时不时还开几句玩笑——属于超水平发挥了。
 
(在加拿大文化部Canadian Heritag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86-15358.html

上一篇:Krabi年度销售会议
下一篇:治学的风格——读杨振宁《曙光集》(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