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雄鸡一唱天下白

已有 2166 次阅读 2015-10-11 21:44 |个人分类:心路里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下文是内部群邮件内容。]


大概是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这么一句话。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平常或较差,即便是现在写出“语文”二字,仍然感到陌生和抽象。什么是“语文”呢?小学的时候学完课文,老师会要求写出“中心思想”,那是最痛苦的事情。那时觉得很纳闷:既然课文里最重要的是中心思想,干嘛还要课文呢,直接了当地写个中心思想不就行了吗?一、二年级的时候,经常有“名词解释”这样的作业,其实那时我连什么是“名词解释”都不懂。还有象什么历史啊、地理啊,不懂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初中时在新华书店的折价柜台买过一本《普通写作学》,有时会翻看,但是看不懂里面说什么。我经常会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也曾经企图去弥补,但总是以徒劳而告终。到现在,也从来没有人教我如何去写出一本书。教过的都不会,没教过的就更不用说了。反正,这世上有些东西永远都不会有人教你:比如,如何成为一位总统?
那时候根本不懂这句话的含义,也没想过。倒是最近一段时间,头脑中却反复出现这句话。按字面上的意思,公鸡打鸣天就亮了,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从逻辑上看,有颠倒因果关系的倾向,好像是公鸡把太阳给叫出来了。按照自然规律,公鸡叫不叫,太阳照样升起。但公鸡顺应了“潮流”,伴着太阳升起的脚步,叫上那么几声,倒也有了功,甚至完全得了功。大概是人们厌烦了充满着阴谋诡计的闷骚和低调,转而欣赏起公鸡的独步高亢;毕竟,很多人还在呼呼地睡大觉呢。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人们对牛顿的称颂:大自然笼罩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去搞吧/于是一切都光明了。不知道是真是假,据说这个赞颂只是节选,还有后文:然而/没过多久/ 世界又重归黑暗。这可能是由成年人的心理结构所决定的。成年人最大的特征就是掩饰自己的无知。这几乎成了一种本能。任何时候,暴露无知,就一定会受到攻击。以吾之知,功汝之不知,是知也。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有没有可能突破这一思维定势呢?或者说,有没有可能建立一门学科,名曰“光明学”,专门用于揭示学术研究中的“合法黑暗”,以及制造这种“合法黑暗”的手法。不过,学问这东西往往会发展成一种晦暗不明的东西。或许,办一个网站,召集一些热衷于铺路搭桥、照亮一方的“光子”,并以此当饭吃,可能会更有效。。。
   刚才提到牛顿的时候,又想起了笛卡尔。在我的笔记本屏幕背后就有一本他的文集,其中有他的《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总共包括二十一条原则,不妨从“原则一”中摘录几段。“原则一:研究的目的,应该是指导我们的心灵,使它得以对于世上呈现的一切事物,形成确凿的、真实的判断”。 笛卡尔反对进行分门别类地研究,并且严格区分科学和技艺:“科学全然是心灵所认识者,而技艺所需要的则是身体的特定运用和习惯”。“一切科学只不过是人类的智慧,而人类智慧从来是独一的、仅仅相似于它自己的,不管它施用于怎样不同的对象;它不承认对象之间的任何差异,犹如阳光不承认阳光普照下万物互相径庭;所以,大可不必把我们的心灵拘束于任何界限之内。。。因此,谁要是决心认真探求事物的真理,他就必须不选择某一特殊科学。。。他只须仅仅着眼于如何发扬理性的天然光芒。。。在人生的各个场合,让悟性指引意志何去何从。这样的话,不用多久,他就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取得的进步,远超过那些研究特殊事物的人,发现自己不仅达到了他们企望达到的成就,而且取得了超过他们可能达到的成就”。


PS: 本来要说与“芝麻”有关的事情,又跑题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927428.html

上一篇:探宝
下一篇:摆设的用途
收藏 IP: 110.177.233.*| 热度|

2 戴德昌 张忆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14: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