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午夜随想

已有 2232 次阅读 2013-9-15 06:42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本文是稍早时候发往群邮件的内容,标题是新拟定的。]


“一阴一阳谓之道。”

* * *
       我在高中的时候在书店里见到过封面上带有“易经”字样的书,当时好奇地翻阅了一下,看不懂里面讲什么,就放回原处了。多年以后,由于办理转博手续的缘故,在一位党委副书记的办公桌上再次看到带有“易经”字样的书。在读博后期,我终于买了一本。后来又买了一本。在这之前我曾注意到杨振宁谈及此书,所以我知道他看过这部书。李政道似乎也看过这部书。有一段时间,我每天算三卦。算的办法很简单,由计算机生成1~64之间的随机数,然后查看对应的卦辞。为了避免困扰,我通常只看最开头的一、两句,作为行动的参考。那段时间我心情不错,准备了万把块钱,每天都杠着一部《易经》到宿舍楼后面新开的饭店吃午饭和晚饭。我习惯坐在固定的位置,就是一进门向右靠窗的第二个位置。时间久了,饭店的老板就将那桌子预留给我,有时还问我对饭菜的意见。一般而言,算卦归于迷信活动。但也可以将它看作随机游走,可以帮助摆脱主观性或思维定势。这可以作为由主体内部产生外力作用的手段。假如一个人一直很倒霉,那说明他的思维方式可能有问题。通过算卦,可以进行一种干预。有一次我深深陷入到一种境地,进退两难之际,决定依卦行事,果然不错。再者,让几千年以前的东西影响一下,好歹这几千年对于自己而言也算是存在过了。
       话说这部书给我很大的震撼。我在想,古代人也没有什么老师教,就能想到写书,实在是了不起的事情。如今能写书的人又有几多?再者,这样一部书,它穿越时空,历经数千年,最终居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不可思议。这以后我又买了一堆古书:论语、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墨子、诗经、楚辞、战国策、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唐诗三百首、史记、左传、资治通鉴、古文观止、孙子兵法/尉缭子/鬼谷子,等。我看得比较多的大概是老子、大学、战国策、古文观止。大多数都只是看一小部分。我推测自己有一定的阅读困难症,从小到大没读全过几本书,更不要说倒背如流了。我学习主要靠自然的记忆。《战国策》中描述过一个故事,大意是两个邻国打仗,战胜的一方夺得一块土地。失地的一方想搞回这土地,不靠打仗,而是找对方的“太仆”,送几块金条。等皇帝生病的时候,太仆就说这块地是坟地,所以带来疾病。于是皇帝就把这块土地归还了。(得,双方将士浴血奋战,死伤不少;太仆一出手,都等于零。)
      我很欣赏《战国策》的写作手法,它只是很细致的描述事情的经过,而不作评论。读者自己看去吧,对于能看出门道的,自不必多言;看不出的,自己糊涂着去吧。不过通常而言,它描述的内容足以使大多数读者得出大同小异的看法,但也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因为不同的读者总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比如我会想,“太仆”这职业为何会出现在皇宫?大概是第一代皇帝需要找代理人来控制人们的思想,从而设立了太仆的职位,而只有他们双方知道很多活动都是假的。但第一代皇帝先死了,而太仆还活着,于是第二代皇帝就和众人一样,让太仆给蒙到鼓里去了。这还真是始料不及。再比如,给太仆送金条,对方如何知道该找谁呢?这得靠研究。总体上,我认为战国策是一部向统治者推销谋士的书,相当于给谋士做广告,但做法是相当的隐蔽了。可见,那时候的人已经懂得运用“间接”的手法达到目的。有道是:伺候到家,反成了求人;藏着掖着,倒引人敬畏。
      《大学》中的一些观念对我有一定影响。《左传》则是因为得知丘成桐推崇此书而发生兴趣。顺便提一句,以前我表示反对中国文化,是指中国的“日常文化”,以及“农民文化”,比如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去蒙蔽别人。再比如,我对“丢手绢”这首歌很不喜欢。“大家不要告诉她/他”是什么心理?我原以为这首歌是南方人创作,后来得知是辽宁一带的人。本质上讲,我并不是反对南方人,而是反对“阴性人”。通常,近水地带的人,其习性也象水;近山地带的人,其习性也象山。从地理分布上,我倾向于认为阴性人在南方比例较大,而阳性人在北方居多;不过,南方一旦出现阳性人,可以比北方人具有更强的阳性。这符合(局部)阴阳平衡的道理。职业方面,学者和政治家多为阴性。年龄上,年长者多为阴性。仔细想想,水,你拿它还真没办法。用火烧,它化为气;拿走所有的热,它化为冰;再用高温,它又玩等离子态。将它放入盆中,它变成圆的;将它放入桶中,它又变成方的。总之,阴性的事物反而具有某种永恒性;而阳性的事物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阴可以消耗阳,而自身不会消耗,顶多改变形态。要对付阴,就必须具备更强的阴性,但那样又被阴所同化。

      治水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725030.html

上一篇:数学分析四
下一篇:舆论
收藏 IP: 110.178.59.*| 热度|

2 李学宽 林中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