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心路4】习惯的力量

已有 2174 次阅读 2017-10-5 20:43 |个人分类:心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天稍早的时候意识到,比起具体的学问,我可能更青睐“高观点”。
* * *
.
大概就是一种“万能观点”(a perspective of everything),用它可以“劈开”事物的表象,一下子就进入到“最深的本质”。也许,这就是我想要的——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但当它来到眼前时,我就会说——这就是我想要的。这个高观点应该包含以下几点:1. 无冗余;2. 对称;3. ??。第三点还比较模糊,或者没找到适当的“术语”,大意是——“钥匙就在那里”、“答案就在眼前”。就拿相对论来说,(经典的)相对运动来自于“光天化日下的观察”,可也恰恰是这个光“误导”着人们——由于人们的大部分经验来自于视觉和触觉,并反过来依赖这些经验,日积月累,竟然在头脑中形成了极为牢固的“经验模型”,可谓根深蒂固、牢不可破、“正确无误”。那么,那个人是如何突破这个经验模型的呢?
.
今天早些时候读了斯派的第七章前几页。作者在7a第1部分的末尾写道“...论文的动机,我们就看清楚了:驱使爱因斯坦走向狭义相对论的主要动力是美学的追求,也就是简单性的追求...”。我感到“美学”或“简单性”太笼统,不够具体。我更满意上面列举的“两个半”高观点:其中的2、3都来自那篇“论空间”*里的思辨,而第一点则是我对“艺术”的理解。当然,不排除我对“美学”一无所知,才在这里强调具体。也许,美学里已经包含了所有的“高观点”!(这个有待考察)。往下读的时候,我在书页旁写了个注“光速不变性可能与光波没有质量有关系(应该是零质量的纯能量引起的)”。我不是很确定,但很可能是对的。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零质量的纯能量都会象光那样传播”。电磁波作为物理现象,已经得到很好的描述,但它的本质也许尚未探到底,应该还有“更深的因”。当然,按照“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说法,人们总可以说还有更深的因。但很多时候,人们就忘记了这码事。
.
不论如何——对于打着手电筒往前跑的人也好,对于站立旁边观察的人也好,那道光的传播速度不变,就好像跑动的人的速度被吃掉了——这个事情令人“惊奇”。而这种“惊奇”的origin就在于——People can't help judging things by experience。至少,在理性经验牢固树立、代替日常经验之前,人们是无法摆脱那种惊奇的。其实,日常经验本身就是一种假设。牛顿说“我不做假设”,但“牛顿猫”的实验清楚地表明,牛顿在做实验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先验的假设,只不过他的假设不是源于日常经验,而是源于(他的)理性经验。这么说吧,所谓“经验”,无非就是一种习惯!
.
哈,听首歌吧~

.

注:上文首发于群邮件[Graduate Gate],原标题“论观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1079260.html

上一篇:诺委辜负了谁?
下一篇:【心路5】数学家的魔法
收藏 IP: 223.11.185.*| 热度|

2 李颖业 马德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