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看溺水悲剧,说逃生有理 精选

已有 5286 次阅读 2012-6-10 20:28 |个人分类:消防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消防, 逃生

看溺水悲剧,说逃生有理

 

最近新闻中不断有溺水伤亡事故产生(黑龙江为救一人,5人落水,4人死亡,山东11名儿童下水,7人死亡,另有湖南5人溺水,一天当中16名学生溺水,是安全意识薄弱的集中体现,也是儿童恐慌问题的集中体现),是孩子们的错么?不是,是我们制度的错。救人,是我们的本能,一旦上升到社会公德的水平,问题就来了,救人者也是需要被救的人,现在独生子女那么多,影响那么广,还需要推广救人的理念么?所以,有必要再谈一谈我的不受欢迎的“逃生有理”理论,这是我当年离开新语丝的观念冲突来源,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以人为本的逃生理念,这里再重复一些,类似的悲剧太多了,我们要反思救人的态度。

有人说我的化名是陶盛,其实我心中想的名字是逃生。在当时(举国声讨范美忠)比较亢奋的舆情下,我随手取名自保而已。为什么要支持逃生有理呢?

第一,  以人为本,强调人身安全。当时公布的数据是94%(?)的受采访者,不支持范美忠逃生。可是那是地震,在这样的灾害规模面前,个人是非常渺小的。现代的应急管理,不主张个人自救对抗,主张避难逃生,就是因为灾害的规模,从经济的角度来说,逃避比对抗,更划算。

第二,  为了解释范美忠的行为,我深入阅读了大量的群体心理学文献和恐慌理论,就是为了解释,为什么有人在灾难面前会恐慌(范美忠,表现为惊慌失措,行动失常),而他的学生的表现是负恐慌(Negative Panic),即呆若木鸡,错过第一逃生时间,只好钻桌子逃生。大量的群体灾难表明,人群逃生是本能自发的。只有两种情况会救人,一种是判断正确,确实没有危险,另一种是缺乏安全常识,没有意识到危险,才会去救人,比如另一个成为英雄的烈士,他没有救下一个学生,只是因为死了,就成为救人的英雄,合理么?也就是说,逃生在于一瞬间的决定,如果没有很强烈的害人动机,如果没有很大的后果,就不需要深究了。记得台湾一个学者说过这样一个例子(大意),一位失职的医生,因为阴差阳差救了人,那么他的行为到底是否值得表扬呢?表扬?他没有动机,但失职了;批评?他救人了。所以在大是大非的救人问题上,不强调动机,强调果效,最终的果效是救人,我们不论他是否有好的动机,还是有坏的动机,这就是我的逃生有理的观点之来由。对此,我曾经用班门弄斧或逃生有理在新语丝上写过一篇文章,但后续的文章就无法登出了,因为道德文章多了,人人都需要在关键时候表态,我的表态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我退出了。

第三,  社会越发达,越强调专业救人,而不是外行救人,因为救人者也是人。对此最为深刻的教训是大兴安岭大火,有案可查的死者213人,绝大部分是领导组织他们留下了救火,被白白牺牲的。也许你会说,我哪里知道当时的厄尔尼诺气候导致的极端火情(火旋风,几十年一遇的规模)?问题就在这里,以人为本,就强调火场逃生,让专业人员来灭火。以集体为本,就强调集体的利益,以牺牲个人的利益的代价。比如人命不如羊命的草原英雄,和违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小英雄赖宁。

第四,  逃生有理,可以让我们关注于导致灾难的原因,而不是急于问责。当真相没有调查清楚的时候,去问责,就是为了避免真相,因为领导无法公布真相了,对此国内大多数灾难都是这么处理的,所以相似的灾难一再发生,因为缺乏一种为了真相而放弃问责的勇气。为什么要问责范美忠呢?因为建筑质量问题不能成为全社会的关注对象;为什么要问责药家鑫呢?因为我们不愿意正视生命的价格。如果生命价格低廉,医疗价格高昂,必然导致“我要是他,我也捅”的局面。最近好像发生了车祸后,不是捅,而是活埋的案例,只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对待药家鑫难题。

第五,  以人为本说自救,集体为本看救人,我国长期以来推行集体主义的观念,让警察不像警察,专家不像专家,百姓不像百姓。救灾问题一哄而上,结果的损失代价也是惊人的,不符合现代社会的管理原则。难道我们不应该救人?看情况,对于火场救人,望三思而后行。消防队员最反感火场救人行为,因为救人者,需要被救,这是专业人员的头痛。我们应当用应急管理的制度来对抗危险,而不是鼓励外行白白牺牲。在当前的补偿抚恤标准之下,以命换命值得吗?不要跟我谈道德,我说的是专业救人,救人看救人效果,不看你的风格和动机,这是我当时不受欢迎的地方,可以理解为舆情的影响。

 

也就是说,我们应当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救人问题,而不是鼓励随便的救人态度。我国未成年人的死亡率高,有两种因素贡献很大。第一,缺乏职业消防制度。不要以为职业消防就是老头消防,军事消防就是勇气消防。职业消防队员有一项很重要的功能是校园消防科普,老队员的经验多,有理论、有实践、有口才、有风趣,所以消防队员是很受人尊敬的领域,来源于职业消防队员的校园科普。我国缺乏职业工作者,所以学生的安全意识都是若有若无,不要以为随便找一个消防队员就可以进行安全科普了,那些“嘴上没毛”的消防队员,有多少值得尊重的经验呢?第二,人多就安全,这是过去集体主义下的观念。从报警角度考虑,多通道有冗余的报警总是比单通道不冗余的报警手段可靠性高。问题在于,如果人多是孩子多,而儿童容易恐慌,一个人会报警,多个人往往去救人,那么伤亡就扩大了。哪一个有未成年孩子的父母,能够站出来说,我的孩子该救人(去死)?道德问题碰到伦理问题,就比较虚伪了。大家都想着别人的孩子当救人,自己的孩子当被救,结果就是全部牺牲。最好的办法是把责任交给专业人员,我们的税收已经可以比照美国了,为什么美国的救人理念总是不能在制度上贯彻?这就是以人为本与集体为本的冲突。

所以,这是我的一贯救人理念,让专业人士去救人,让受害者去逃生。不能反思我国救灾制度的局限性,就是救人英雄大流行的弊端。共和国不需要老百姓白白牺牲,政府应当负起救人和科普的责任来。这就是我的“逃生有理”观点,很多人没有深入思考,就得出我的观点是“唯逃生论”,这是片面的认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580787.html

上一篇:我的再次道歉认错
下一篇:说说潜艇的事故 -- 为何潜艇火灾总是在大修期间发生?
收藏 IP: 68.33.168.*| 热度|

24 陆俊茜 张骥 吕洪波 王春艳 苏德辰 王水 文克玲 雷蕴奇 刘玉强 徐酉阳 侯勤福 李欣海 李维音 丁大勇 赵斌 霍艾伦 hangzhou wannanfengfan sunxiaofei luxiaobing12 vangue zhujiangjin optikma yiwen1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