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再坚持一下,也许会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已有 3794 次阅读 2016-4-1 11:53 |个人分类:天南地北|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近日,J·K·罗琳同粉丝分享了自己以笔名投稿所收到的退稿信。罗琳隐去真实姓名以笔名投稿的第一部小说遭到了多家出版商的拒绝,甚至有出版商建议她去上写作课。在公布退稿信时,罗琳隐去了信上的签名,表示自己的动机是“鼓舞他人而不是进行报复”。我相信J·K·罗琳的善良动机是真诚的。

  学生时代,政治课上有价值的内容不多。这不多的内容中有一句叫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可惜的是,许多人,往往不愿或没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去尝试,直至成功。

  写作是这样,从事学术研究也是这样。有的时候,我们缺少的就是那一份坚持。如果我们再坚持一下,也许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处,会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盎司是英美重量单位,一盎司相当于1/16磅,在这里以一盎司表示一点微不足道的重量。坦普尔顿认为:取得中等成就的人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一盎司”。 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应某位粉丝的要求,罗琳在自己的推特账号上贴出了这几封退稿信。这些信件的内容全部与《布谷鸟的呼唤》这本小说有关。《布谷鸟的呼唤》是罗琳以 Robert Galbraith的笔名发表的首部作品。而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在全世界已卖出了4亿余本,成为了儿童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在此之前也曾数次遭到出版商的拒绝。

当问及如何保持自我激励之时,罗琳回复道:“我没什么好失去的,有时这样的情况令人有足够的勇气去尝试。”


  罗琳在隐瞒真名并使用笔名投稿后收到了更多的退稿信。此后,罗琳以该笔名发表了三本成功的小说,但第一本小说还是遭到了几位出版商的拒绝。有的出版商甚至建议罗琳去上一堂写作课。


  罗琳隐去了退稿信上的签名,表示自己的动机是“鼓舞他人而不是进行报复”。一位此前拒绝了“哈利·波特”系列的出版商的退稿信言辞最为刻薄,罗琳并没有公开这封信的全部内容。


  在贴出这些信件前,罗琳表示自己无法和粉丝分享“哈利·波特”的退稿信,因为“这些信现在都放在阁楼的箱子里了”。出版商Constable & Robinson的退稿信贴心又细致——除了上写作课的建议,还包括许多如何投稿的建议。该出版商接着写道“出版本书难以获得商业收益。得出此结论亦非我方所愿,对此我方深表遗憾。”


  而另一家出版商Crème de la Crime在一份简短的回复中表示因公司被另一家出版社收购将不再接受新的投稿。


  2013年《布谷鸟的呼唤》出版后,销量颇佳,作者的真实身份遭曝光后更是占据了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乔安娜·哈里斯也加入了这场讨论。哈里斯创作了一系列畅销小说,1999年出版的《浓情巧克力》后来更是改编成了好莱坞电影。哈里斯直言自己收到的退稿信摞起来可以“做成一座雕像”。


  罗琳、哈里斯和她们的后辈在这方面可谓一脉相承。艾米尔·麦克布莱德凭借处女作《女孩是件半成品》获得了2014的Bailey奖。她在机缘巧合下和诺里奇的独立小出版商 Galley Beggar会晤,并最终得以出版自己的小说。在此之前,麦克布莱德攒了整整一抽屉的退稿信。





JK罗琳作品被退稿因为写得差?

作者 仲岸

近日,《哈利·波特》小说作者J·K·罗琳在推特上晒出了自己几年前收到的两封退稿信。退稿信显示,她当时以“罗伯特·加尔布雷斯”的笔名向出版社投稿《布谷鸟的呼唤》一书,可是出版社拒绝了这本书。J·K·罗琳说晒退稿信的目的是想鼓励大家,面对退稿的挫折不要灰心。

大作家J·K·罗琳换个马甲,作品立马被出版社退稿,这是因为她真的写得差吗?或者是出版社看稿编辑的“有眼无珠”闹了大笑话?

一、J·K·罗琳作品遭遇退稿,不关写作什么事,很可能是“程序错误”

J·K·罗琳晒出两封退稿信之后,不少人都认为出版社“有眼无珠”,也有人认为这说明出版社出书的时候“见人下菜”。一些媒体在公开报道中,专门点出退稿信中提到建议作者上“写作课程”,让人感觉到罗琳大妈的作品被狠狠地“黑”了一把。实际上,J·K·罗琳晒出的退稿信与她投稿的作品内容并没有直接关系。

她在推特上晒出了来自两家出版商退稿信,第二封退稿信比较简单,主要是出版社表示因为自身的原因暂时不接受投稿。

第一封退稿信洋洋洒洒写得比较长。出版社在退稿信的开头便直接说了不会出版这本书,然后就开始谈“建议”(suggest)。让我们逐条看看这些建议说了啥:

JK罗琳作品被退稿因为写得差?


JK罗琳推特上晒出的其中一篇退稿信

1、去书店或者网上上购买一年两期的“卖家指南”(Buyer's Guide)图书杂志,在杂志上寻找相关出版方进行联系。

(小编按:“卖家指南”是一种图书类半年刊,专门推荐未来半年会上市的书籍。言外之意是希望作者更了解市场动向和其他出版社、出版商联系方式)

2、联系不上那些出版社编辑的话可以多联系一些出版社或者出版代理商。

(小编按:言外之意是希望作者“广撒网”)

3、给出版社编辑寄稿子的时候应该附上200字左右推荐信,并且强调推荐信要放在书的封面上面,里面要写清楚作品的风格流派,以及推荐这部作品的其他作家。

(小编按:这是投稿约定俗成的“规矩”。)

4、如果还不清楚的话,可以看看《作家手册》和《作家和艺术家年鉴》这些关于出版方面的书籍。

5、由于时间关系,出版社不对作品提出建设性意见了,这方面作家小组或者写作培训班可以帮助作者完成。

出版社并没有直接对作品内容提出问题,建议大都集中在投稿流程。J·K·罗琳被退稿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程序错误”,她很可能只是简单地将书稿直接邮到了出版社。而出版方希望能有介绍风格流派的推荐信,罗琳大妈也没做到,而出版社怕是懒得费时读完这本书再决定是不是本社的菜了,毕竟这是无名小卒(匿名罗伯特·加尔布雷斯)写的书。

不过失之东隅,得之桑隅,罗琳大妈的书还是在别的出版社出版了,可销量确实很低,成功出售了不到500本,在英国亚马逊图书榜上排到5000名之后……等到罗琳大妈暴露了身份,这本书销量陡增507000%。

二、名人退稿信能鼓舞写作者,但文学界的“写作正确”也能扼杀勇气

事实上,JK罗琳投稿被拒后收到退稿信的情况,中外出版界十分常见。

在中国,常见的退稿信有两种,一种是专门印刷出来的,填上名字盖上章便给了作者。还有一种是审读稿件的编辑专门写出来的信件。后者通常含有对于稿件的各种建议。退稿信对于新人写作者,通常还暗含鼓励。

上世纪80年代初,成名之前的苏童就收到过退稿信,时任《青年文学》编辑马未都多次在信中对苏童的写作给出意见,他也与马未都面对面交流过写作。可等工作了之后,情况并未改观,两年内,退稿退得“昏天黑地”。



JK罗琳作品被退稿因为写得差?


退稿信。

被退稿信“越挫越勇”成为“退不死的小强”也算一种幸运。贾平凹曾说自己文学创作以来受到的第一个大挫折便是大学时期收到过无数张退稿信,后来他把退稿信全部贴在墙上,“激励自己一次不成就再写,倔犟得很,你说我不行吧我非要写。”

那么多知名作家在刚刚起步的时候都会遭遇无数“退稿信”,难道他们初期的作品真的很差吗?未必如此,当年的杂志社出版社,对于文字或多或少会有一个“写作正确”的评判标准。



JK罗琳作品被退稿因为写得差?


路遥

1986年,路遥将刚刚创作出来的《平凡的世界》手稿交给《当代》杂志寻求刊发。但是杂志社的编辑当时觉得“故事一点悬念也没有”,选择了退稿。随后另一位来自作家出版社的编辑则认为“这部作品不适应时代潮流,属于老一套‘恋土派’。”

《平凡的世界》发表后的影响力与市场反应无需多言。但当时还是遭遇了编辑无情的拒绝。多年之后,当初《当代》杂志做出“退稿”决定的编辑也反思过原因:我个人不可能超越时代,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细细研究路遥《平凡的世界》遇到的退稿情况,不难发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手握文学作品“生杀大权”的编辑始终只是编辑,他们未见得可以达到优秀写作者的那种文学视野,这就是“我个人不可能超越时代”反思中表达的“自愧不如”。另一方面,编辑本人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判断力也对稿件的取舍有一定影响,事后证明读者普遍认可《平凡的世界》,可那位出版社的编辑则认为那只是“老一套‘恋土派’”。

在文学界的观念中,或多或少存在一种“写作正确”的判断:你写的东西刚好在我视野之内,且符合我对当下文学的概况的判断,那才是我需要的作品。客观上你作品好不好,并不能影响我的判断。就像苏童说的那样,那时候他的作品相当前卫、先锋,很多编辑接受不了,“退稿是编辑的失误。”

三、出版社“有眼不识泰山”,其实是过分追求作品的“商品”属性

文学界存在“写作正确”的标准,带来的最直接后果便是名著作者遭到退稿信无情的“嘲讽”。这种嘲讽在西方的出版界更为明显。甚至有人把它们整理出书。这些退稿信,才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1、“我真的无法理解一位先生居然花费三十页的篇幅去描写入睡前在床上的辗转反侧。”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退稿信

2、“您把您的小说埋藏在一堆杂乱的细节之中,这些细节虽然描写得不错,但却纯属多余。”——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退稿信

3、“在美国根本卖不动关于动物的故事书。”

——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的退稿信

4、“我请求将其埋葬一千年。”

——纳博科夫《洛丽塔》的退稿信



JK罗琳作品被退稿因为写得差?


纳博科夫(1899-1977),俄裔美籍作家

名著在出版之前困难重重,除了前文提到的“写作正确”之外,更大的阻力来自于出版社的对“作品”商品属性的追求。出版社的主要产品便是“书籍”,他们自然看重自己的书推向市场之后销量高不高,影响力大不大。

市场的变化多少对各类书籍的出版都产生了影响。当一位作家的新书在市面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出版社自然会围绕这本成功的书籍形成一种出版体系,再找寻同类作品出版,然后全行业都开始朝着一类作品“量产”,大众厌倦之后,这一类作品走下坡路,出版社再寻找另一类型书籍继续出版。

这在文学领域中十分明显。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伤痕文学引起共鸣,一下子全部都是“伤痕累累”,接着便是寻根文学……各种流派一阵接着一阵。近几年来,大众图书市场一本“历史那些事”可以撬动“中华文明史”中所有的“那些事”,一个人写“盗墓”,可以催生写作者们把老祖宗的坟全部挖一遍。

市场决定了出版社的选择。当一家出版社要推一波“伤痕累累”的作品时,你送去一本“寻根的故事”;当出版社要推一波“历史那些事”的时候,你送去一本“盗墓故事”。这些注定都是会收到退稿信的。

结语:

听罗琳大妈的话,收到退稿信不要怕。退稿信并不能说明客观上作品的水平和作者的实力,只要你有恒心和毅力,文学史终会给你一个留名的机会。文学理想不是苟且,始终会有诗和远方等着你。灰心的时候,就读读别人的退稿信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7-967218.html

上一篇:与其仇视日本,不如学习人家之长,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下一篇:常州终于把祖国的花朵做成了花圈
收藏 IP: 112.26.229.*| 热度|

7 蒋永华 檀成龙 陆泽橼 徐晓 魏焱明 gaoshannankai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