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如何评判这样“杀亲”的事件?

已有 3999 次阅读 2008-6-13 09:1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如何评判这样“杀亲”的事件?

 

昨天晚上接连看到两个发生在去年的杀害亲人的案例(发生在现实中没有被披露的这类事件并不罕见)。

第一则是说一个名叫李道红的47岁妇女,在为重度脑瘫女儿奔波治疗20年后,因为无力支付高昂的医疗费,“一时糊涂”骗女儿吃下200多片安眠药,并用毛巾将其捂死。

(《母亲带脑瘫女儿求医20年后将其捂死http://www.sina.com.cn 2008061105:36 新京报。《“杀子母亲”缘何“一时糊涂”》 来源:新京报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8-06/12/content_8351763.htm

第二则是说,因为一直靠药物维持着生命的妹妹精神失常,经常无端打人、砸东西,,不仅自己痛苦,也让一家人在经济上、精神上不堪重负。于是姐姐婷婷在精神病院的病房中用枕头捂死了自己的孪生妹妹

(《19岁女孩捂死久病未愈孪生妹妹受审http://www.sina.com.cn 2008013104:1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这两个案子还有两个相同点。其一,故意杀人的凶手都得到了家里其他亲人的谅解,和同乡村民的同情。其二,杀人者精神都不正常。李道红被控制后,法院的鉴定结论认为她有神经症,作案时处于神经症发病期;案发后警方的精神病鉴定表明婷婷出现了抑郁综合症的表现。

看关于这两个案子的报道时,我想起陈应松一篇名叫《母亲》的小说。在那篇小说里,一个年近八旬的老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五个儿女。但在她中风瘫痪之后,意识到自己的儿女被生活和自己折磨得近崩溃的情形下,在大雪飘飞的除夕,母亲毅然地抓住了儿子的递过来又退缩的药碗,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然作家并没有让母亲的儿女患上神经性疾病。

 

下面的内容摘自石兆的《“杀子母亲”缘何“一时糊涂”》(《新京报》)

人类社会进化到今天,相信所有人都能承认的一个道理是: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些人会遭到不幸。既然我们是群居动物,总是要有互助的精神,把我们群体中这些不幸的人照顾好。要知道,慈悲之心总是有的,未必需要现代社会的人权观念,就是从自然而发的慈善之心中,也不乏早就有这类机制的创设。这位母亲所谓的“一时糊涂”,恐怕是有原因的。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如果遭遇了这种情况,希望能够得到足够的国家救济或者社会帮助,却不清楚应该走什么程序、找什么部门,我们是不是也会犯这样的“一时糊涂”?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到现在为止我们也不能在伦理上承认,有时候活着的痛苦大于死亡的痛苦。“安乐死”固然是个很难解决的伦理问题,但到今天为止,我们似乎还没有真正去讨论与面对。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这种讨论我不知道,只是我知道,如果不进行这种讨论,我们就过不去这道伦理的门槛,好多如同这种情况的例子中,当事人不是站在法庭上,就是在痛苦地活着。“杀子”的悲剧,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的社会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7-28883.html

上一篇:科学网需要所有网友的呵护
下一篇:明天清早去看父亲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