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我要革命!革现有诊断技术的命! 精选

已有 15703 次阅读 2013-2-1 01:42 |个人分类:免疫组库新领域|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分子诊断, 免疫组库测序

一说“我要革命!”就一定让人联想到阿Q, 一种无奈的,可怜的无畏精神。但愿我的革命不是在发扬阿Q精神。

革命,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没落的)具有统治地位的体制。革现有诊断技术的命,就是要彻底改变现有的诊断方法和途径。不过,我首先得说服人们现有的诊断技术有从根本上改变的必要。

疾病的诊断,大体上有这样的分类:(1)根据症状进行的诊断;(2)根据检验证据做的诊断。根据症状进行的诊断不够精确,因为许多疾病可以共有同一组症状。而根据证据做的诊断又有特异性的和非特异性的(直接的或者间接的)。

最理想的诊断是病因诊断:找到直接导致疾病的原因,比如感染性疾病在患者体内找到病原体或者遗传性疾病找到突变基因。这类的诊断被认为是最直接,最精确,对治疗也是最有指导价值的。而我想要“颠覆”的恰恰就是这种病因诊断。

病因诊断不是不对,而是不够好,不够方便。有两个原因:(1)多样性。病因有多种多样,所以需要通过检测核酸,蛋白,代谢物,影像等各种手段来寻找;(2)多源性:病因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两个原因就导致诊断技术的多样化,诊断标本的多源化。这,就是“革命”的必要性。因为我们需要一个更好,更方便,更准确的方法。

那么,是否有比病因诊断更好的方法?是否有一种方法能克服病因多样性,多源性的缺点,用一种统一的方法,检测一个标本,而完成许许多多疾病的特异性诊断?

我认为有,那就是免疫组库测序技术。在一年前的一篇博客中我有这样的解释:



从阴阳的角度看免疫系统的功能:

1.  免疫系统对抗感染为;对防突变为
2.  对外太过则为炎症;太弱则为感染。
3. 对内太强为自身免疫疾病;对内不利则发生肿瘤或癌症。
4. 对外或对内太强都导致组织损伤。
5. 对外或对内太弱都有异常增生。

因为人类的几乎所有疾病都表现为组织损伤或者异常增生,因此免疫系统就几乎和所有疾病都有关系。

疾病特异性的免疫系统变化可以通过高通量测序来分析,高通量测序可以精确到细胞水平。因为每个(后天)免疫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结合(通过特异性的CDR3区)都是T或B细胞受体决定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比较正常人和病人的免疫组库来找到疾病特异性的CDR3序列。


这里强调的是“无论肌体生了什么病,免疫系统都知道,而且会引起必要的特异性反应。”换句话说,我们生病的时候,免疫系统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明确的诊断。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去把这个“上帝”做出的诊断读出来。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诊断技术的革命,因为它首先是一个观念上的革命:现有的诊断技术注重寻找病因,寻找那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原因;而我们的技术是去寻找疾病的间接证据,去寻找免疫系统对疾病的特异性反应。而这个观念上的改变所带来的好处就是克服了病因诊断多样性,多源性的问题,使得“用一个技术,检测一个标本,诊断所有疾病”成为可能。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革命需要有组织,有同志,有资源(钱),有武器(技术),有计划。而我们的这场革命已经进行了五年。期间遇到无数障碍和困难,在大家的帮助下一个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这也不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因为几乎所有进展都第一时间记录在我的博客中了,最早的一篇是2007年

这场革命已经引起许多人的注意,Nature Biotechnology刚刚采访过我,可能在三月份会有报道。因为这个领域已经热起来了。另外,从国内到国外,我几乎每星期都有科学家找上门来,希望加入R10K项目。

我们最近又有几项重大的技术突破(所以最近博客更新频率低了些,比较忙),使得R10K项目能够更快,更顺利,更便宜地开展。等这个项目完成了,“用一个技术,检测一个标本,诊断一百个病”就成为可能了。

阿Q吗?我可没有唱“我手持钢鞭将你打!” 不过,我能感觉到内心中渴望变革早日到来的那种激动。。。

这绝对是一场“流血”的革命——成功以后每个诊断都要抽取病人外周血!


相关博文:
在美国迅速组织起来的国际合作项目:R10K
免疫组库是Biomarker的小金矿
启动高通量测序大项目
免疫组库测序领域的专利战
给美国人讲阴阳
参与开创新学科:免疫组库测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658407.html

上一篇:想创新,就先别问价。
下一篇:有理不一定就能服人
收藏 IP: 69.1.36.*| 热度|

31 曹聪 杨宁 武夷山 王卓 傅蕴德 褚昭明 印大中 叶立 贾伟 王枫 刘锋 翟自洋 王春艳 虞左俊 孔晓飞 徐俊 易会广 李竞 薛宇 段世伟 白桦 李毅伟 赵凤光 周健 王江新 汪育才 mpywang dchlin sz1961sy rosejump X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