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同贾伟先生切磋中医之“痧” 精选

已有 9286 次阅读 2014-8-13 09:40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贾伟

我作为不懂中医的“门外汉”,不自量力地聊起了中医的话题。不为别的,只因我很疑惑,既然中医与西医都致力于防病治病,两者就必然会有共同语言,但为何中西医却像两条平行的铁轨永不相交呢?我认为这不正常也不应该,必须有人站出来说说这件事!

以“痧”为例,中医对它有详尽的描述与解释,但据我所知英文中好像没有“痧”这个单词。查阅“有道词典”,“痧”的英文翻译是:acute disease such as cholera and sunstroke。这个表述不仅啰嗦透顶,而且文不对题。

首先,“痧”并不是一种急性病,甚至不是一种病,而是内病外象。其次,霍乱(cholera)是病,但中暑(sunstroke)就不能称之为病,前者可能有“痧”,后者却不一定有“痧”。因此,英文没有“痧”的对应词,不如借此机会创造两个词:Sha(痧)和Guasha(刮痧)。

再回到本文正题,同贾伟先生深入探讨一下“痧”这个话题。在我的中医之我见(1)什么是“痧”? 一文后,贾先生写下了一段颇有见地且对我有很大启发的留言,现复录如下:


[21]贾伟  2014-8-13 06:48顶一个!
写得很好,很有见地!不过光是谈炎症似乎显得弱了。我也不懂这个痧到底是什么,但觉得任何针对它的研究和思考必须要落在“物质基础”上。这个现象估计是那些菌群代谢产物如内毒素LPS的产生以及相应的机体应激反应下产生的能量代谢产物和炎症反应产物,如乳酸、有机酸、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等的过量聚集所致。正常浓度下机体可以通过汗腺排放这些物质,但过量时再加上出汗功能受阻(空调和缺水份)就在体表形成一种“痧”。我同意你说的,体表那儿都能刮痧的,但估计汗腺发达的地方,表面积大的地方效果估计更好。


真是“一语道破天机”!这段话不仅丰富了“痧”这个词的内涵,而且让我产生了无尽的联想,可谓受益匪浅啊!下面不妨就此问题再谈谈我的想法,作为与贾先生及其他行家深入切磋的话柄吧。

一、痧不是病而是病的表象

如前所述,痧的本质是炎症性缺氧导致的气滞血瘀,即气滞血瘀是病的表象,而病因是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理论上,感染性炎症(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与非感染性炎症(如肥胖、吸烟等引起)都应该有痧,不知各位以为如何?

二、痧不是自然显现而是“刮”出来的

不管体内炎症多重,痧是不会自己显现出来的。不过,静脉血管的颜色可能很深,只要轻轻一拍就会出现红点或瘀点,这就是痧。也就是说,出痧是毛细血管破裂的结果,而痧的颜色直接反映痧的轻重,痧重者色深(紫),消退很慢,血管很不健康,痧轻者色浅(红),消退很快,血管较健康。

三、痧的物质基础不仅有小分子而且有大分子

贾先生的提示太重要了!的确,脂多糖(LPS)从肠道渗漏入血会刺激强烈的免疫应答,由此招募多种免疫细胞至此,并各司其职地产生大量细胞因子、抗体、补体等大分子。同时,由于缺氧,也会发生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的转变,如乳酸增多。此外,花生四烯酸等炎症介质前体及亚硝酸盐、硝酸盐等一氧化氮氧化产物的浓度必然也会升高

我们曾经做过实验,初次注射LPS可以诱导一氧化氮大量合成,但反复注射后,一氧化氮水平却逐渐接近正常,推测LPS已被抗体中和。我们还发现,当炎症发生后,血液中的乳酸瞬时升高,不过很快缓解,推测是因为缺氧激活血管新生而使供氧增加的结果。

四、痧循血管行而不是跟汗腺走

贾先生提到痧的形成是因为汗腺受阻,如吹空调或缺水分,但我不认可这种说法。如上所述,痧是藏在血管内被“拍”出来的,不是从汗腺内“流”出来的。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中药复方“血府逐瘀汤”能抗炎、消肿、除痧、止痛,论文即将发表。

最后,再次感谢贾先生的精彩评论,很喜欢你的点评,希望“真(曾)假(贾)论道”还能继续进行下去。另外,wangqinling博主的评论也很有意思,特列举如下:


[5]wangqinling  2014-8-11 20:07“刮痧破坏旧的毛细血管,有助于重建新的毛细血管,可能会暂时缓解缺氧导致的气滞血瘀”,对此,我持不同意见。缺血缺氧会导致异常新生血管,毛细血管如果反复破坏重建也可能导致异常的血管,而异常的血管其实是不健康的。之所以刮痧破坏毛细血管缓解缺氧,是因为血管内携带氧的血红蛋白和免疫因子直接释放到组织,可暂时缓解组织缺氧或抗炎,在此过程中如果机体修复能力强,形成新的毛细血管则解决了问题。如果不断在同一部位重复这样的过程,很可能新生血管异常而出问题。我没有实践过,不知道同一部位反复刮痧会不会有不良后果。博主回复(2014-8-11 21:24)呵呵,你的解释似乎更合理些,我再揣摩一下,欢迎继续切磋。


像个孩子

(汪峰原唱,曾庆平翻唱)





又见山里红

(祁隆原唱,曾庆平翻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819154.html

上一篇:中医之我见(1)什么是“痧”?
下一篇:陈安“稳坐钓鱼台”的秘密
收藏 IP: 219.130.236.*| 热度|

33 印大中 应行仁 李土荣 马英 王荣林 许洪光 黄永义 李学宽 武夷山 陆俊茜 李宇斌 孙平 戴德昌 赵凤光 姚小鸥 王国强 庄世宇 汤建 贾伟 徐晓 wangqinling rosejump shenlu tuner QDA2012 eastHL2008 wolfganger aliala rfm2007 nm yzqts wldcj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