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近比较关注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并且断言转基因主粮的推广应用不可能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但是,在与一些网友的互动中被告知,中国现在不是粮食少了,而是粮食多了!我感到奇怪,就做了一点功课,现简单介绍如下,并请行家批评指正。
中国粮食的总供应量
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是57121万吨,而生产这些粮食是靠“18亿亩耕地红线”来保证的。何谓“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科学院曾经有一个结论:如果我国靠耕地实现粮食完全自给,那么2010年和2030年分别需要19.2亿亩和19.47亿亩。可是,我国农村很多良田都用来搞工业开发,上述耕地总面积早就守不住了。于是,只好往后退:如果要达到粮食部分自给(95%)的目标,2010年和2030年分别需要18.24亿亩和18.5亿亩。这就是“18亿亩耕地红线”的来历。
中国粮食的总需求量
根据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总人口为13.7亿人。按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计算,中国的人均产粮416.78公斤,而实际消费量是人均215公斤左右。因此,从这个硬指标来看,现阶段中国还不缺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卢锋教授表示,中国已远离粮食绝对匮乏的威胁。
有人说,即使今后出现短期缺粮现象,也会在全球化的今天迅即得到缓解,因为粮食需求高了,价格就会上涨,农民有钱赚了,自然就激发出他们种粮的积极性,而且粮食进口商也会加大粮食进口力度,供给多了,粮价也就平抑下来了。因此,他们认为,在中国“粮食安全”是个伪命题。中国的粮食无安全问题,权利才是问题。
此话怎讲?如果一个国家的某些地区出现粮食减产,只要信息透明,民众的反应就会形成强大的压力,迫使政府动用储备粮进行救援,甚至大量进口粮食。只要国家坚持改革开放,允许自由贸易,民众享有知情权,那么中国人就不用担心没有饭吃。
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隐患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指出,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粮食供需矛盾将再次被扩大,“保耕地”与“求发展”两难局面和双重压力日益突出,其具体表现将是粮食自给率逐年降低。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应不低于95%,但2009年我国粮食的净进口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7.4%,已经超出5%的标准。
其次,粮、油、棉争地导致各自的播种面积此消彼长,但保了粮食,却丢了油料和棉花。当前,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为40%左右,食用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显然,如果油料作物行情看涨,食用油价格走高,必然会挤压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从而导致粮食减产。由此可见,我国粮食生产规模的扩大是以油料生产规模的缩小为代价的。
第三,俗话说:“一斤酒三斤粮”,市场上丰富的副食品包括肉、酒都是靠消耗粮食换来的。如果市场调节失灵或遭遇国外疯狂采购,就有可能造成国际粮价猛涨。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哪怕国际粮价稍微上涨,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反过来,我国粮食进口额逐年增加,令国际粮食市场屡现“只要中国人出现,粮价立马上涨”的怪现象。
第四,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脆弱,使得任何一种自然灾害(病虫害、极端气候变化)都能成为引起我国粮食安全危机的“导火索”。北方耕地不算少,但没那么多水,只好搞“南水北调”,无形中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同时,由于一些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渴望快速致富,常以急功近利的心态“牺牲农业办工业”,因而对“保护18亿亩耕地”的政策出现抵触情绪甚至表示强烈反对。
最后,我国现有农业模式是资本支配劳动,农民处于从属地位,难以保证农民的利益。只有建立政府、企业、农户之间平等的伙伴关系,才能保障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乃至粮食安全。尽管在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中,只有少数地区算得上有粮食“富余”,但大米的零售价格仍然只有每公斤4.6元。
如何才能消除我国粮食安全的隐患呢?除了解决以上诸多问题外,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一个共识是:耕地永远是不够的,只有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单产才能彻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以杂交水稻为例,目前袁隆平已实现亩产900公斤的既定目标,正在朝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挺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