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如何让科普文章更好看 精选

已有 6308 次阅读 2012-6-16 10:11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普, 文章, 可读性

 
自从在科学网上开博客以来,我就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科普文章门庭若市,有的科普文章门可罗雀。比如孙学军老师一写带点科普知识的科教时评文章,点击率唰唰唰就上去了,一写氢气的专业文章,点击率就哗哗哗下来了。我认为关键问题还不是博主写作水平的差别,而是读者对象和关注焦点有所不同。有些话题针对的是“小同行”,而有些话题针对的是“大同行”,更多的话题是说给非同行听的。显然,孙老师写氢气的文章绝对是为了与小同行交流,而那篇涉及转基因食品是否比传统食品更安全的评论都是大同行们感兴趣的话题,更多的一些有关研究生培养、科研工作和SCI的话题则是面向广大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员和学生们的。不同话题的关注度迥异,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写科普文章很注意区分受众群。我现在写的“文献导读”主要是写给我的学生们看的,可能为数极少的小同行也会感兴趣。我并不指望所有人能读到它或读懂它,因为严格来说它们并非真正的科普文章。我写的“一氧化氮:朋友还是敌人”其实专业意味仍然很浓,只有一些生物医学领域的大同行感兴趣,绝大多数非同行还是不容易看懂。至于我写的“长寿仅仅是个美丽的传说吗”就是为大众所写,因为里面用词浅显,即使有些表述会让人一知半解,但关键词句足以传达我想说的意思。
 
我的这种写作风格有点模仿Wikipedia,就是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艰深的科学原理,让科学知识深入人心。我为Wikipedia的专业精神所折服,虽然它鼓励人人参与互动编写,但它的编辑们是敬业的,把关很严。对于重要的概念和结论,都有明确的引用出处,即使一时找不到文献来源,也会适当标注,以供候补。反过来,我又要顺便批评一下“xx百科”之类,那个杂乱无章不说也罢,任凭别人乱编,编辑们都干嘛去了!那样不是误导大众吗?其实,最反感的莫过于“知道”,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说实话,我很少去“摆渡”,就推崇Wikipedia,要说我崇洋媚外,拍砖吧,呵呵。
 
话说回来,博主们写科普博文多数情况都觉得话题有意义希望介绍给大家,但如果点击率太低就达不到科学普及的效果。我现买现卖,想到几条点子,供广大博主参考。
 
首先要用心、出力,从构思、查文献、写出初稿、反复修改到正式成文,都要认真准备,开动脑筋,设定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述最能让大家看懂,总之要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当然,有些好的插图,尤其是富有幽默感的插图,会让人忍俊不禁之余回味无穷。以前看GumpForrest(李福洋)写的科普博文,好像有此等功力。
 
其次要拟一个吸眼球的题目,但绝对不要做标题党。把别人吸引过去以后,一定要给他们一点实际的东西,感到不枉一读,更不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在这一点上唐常杰老师就是一个典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行文,其实这一点也是最难做到的,因为博主们并非每个话题都有亲临其境的经历。可是,只有谈到读者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才会产生共鸣,所涉及的科学原理也才会给大家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咋办呢?编吧!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本来故事就是人编的,不是吗?
 
我还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即使是小同行交流话题,但若博主觉得值得让广大读者了解,可以采用明喻、暗喻、类比等多种写作手法,让文章多姿多彩,可读性更强,这样关注的人多了,宣传效果就出来了。
 
尽管我写得头头是道,貌似科普行家,其实实际水平还是相差很远,不过我会继续努力,把我的“无功利健康教育”进行到底!也希望科学网的专家们除了聊天、八卦之外也搞点专业知识普及,浓厚一下科学网的“科学”气氛,不要让青年学生感到失望、无聊甚至蔑视。
 
顺便提个倡议,科学网的老专家、老教授,尤其是退休在家的科学泰斗们,在你们颐养天年、自娱自乐之余,能否继续发挥一点余热,多给年轻人指点迷津,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写点科普文章?多动脑、多用脑也是保持身心健康和长寿的秘方啊!呵呵,如果有人觉得我有点不近人情,就算我白说!
 
补充一点,从博友的留言受到启发,我必须澄清,科学不仅仅包括自然科学,当然也包括社会科学,像陈安博士写的管理科学方面的博文绝对是属于科学范畴的,尽管我从来不看(看不懂),哈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582681.html

上一篇:白藜芦醇激活SIRT1作用机理揭秘
下一篇:饥饿信号是如何传递的?
收藏 IP: 14.215.73.*| 热度|

42 武夷山 吕喆 刘立 陆俊茜 张志东 翟自洋 秦鸿翼 陈小润 张冠阳 曹聪 谢玉江 闵应骅 陈国文 傅蕴德 陈湘明 刘让华 李土荣 孙学军 朱志敏 林中祥 袁贤讯 李学宽 蒋继平 郭桅 张彦斌 王善勇 魏武 亓欣波 侯宁 王涛 汪大婷 唐常杰 陈儒军 陈先华 胡永斌 樊采薇 aliala fansg xqhuang Majorite hangzhou fumingx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