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全世界人民对SCI影响因子批判最多,最凶了。
领导困惑,科研人员困惑,情报人员困惑,科学家困惑,青年学者困惑,导师困惑,学生困惑。。。。。。各行各业都很困惑。
还不知道对中国的领导决策有多大影响。
我看到的问题确实比前几年更为严重了,表现在院士评审、人才评审,成果评审、职称评审、导师评审、博士答辩、大学排名、医院排名、科研绩效评价等工作中,具体问题和证据以后慢慢说。
《自然》《科学》承认影响因子扭曲科研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2/286540.shtm
张健 一篇SCI论文IF=0.8与IF=2.7或IF=1.8的区别有多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45897-751696.html
顶级期刊才是学术造假的罪魁祸首?(图)http://roll.sohu.com/20131230/n392629418.shtml
编者按:
本文为江华、彭谨、周志远、周舜泰、陈伟、彭曦、Charles Damien Lu、李太生共同合作。这篇评论,是2013年6月~7月间,几位作者有感于几桩知名的学术造假案共同完成的。追根溯源,这些作假事件几乎无一不与《Cell》、《Nature》、《Science》等所谓顶级期刊引导的发表机制相关,并且这种发表机制的背后,反映了生物医学研究中一些深层次的令人担忧的问题。成文之后,几位作者忙于科研和临床工作,一直没有时间修改发表。
2013年12月10日,2013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Randy Schekman在卫报上发表了《Nature, Cell和Science之类的期刊是如何毁掉科学的》一文,对CNS(代表国际最高水平的《Cell》、《Nature》和《Science》杂志,CNS并不是专有名称,只是表示生命科学高水平学术杂志) 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我们认为,Randy Schekman的很多意见是切中时弊的,不过,但他并未在文中论及现象背后的一些深层的问题。为了促进国内科学界同仁对有关问题的进一步讨论,我们决定将这篇还不太成熟的评论呈现给大家,也算是抛砖引玉。
2 |
我也很困惑,最近写过几篇东西,也与很多同志讨论过这些问题。
SCI,本来是一个文献检索工具。 后来,大家非要用于科研评价,特别是中国。 SCI,评价指标就是一个期刊影响因子(IF)。 2005年,还是美国人提出了一个H-指数,因为提出者发现SCI的IF,不科学、不全面、不合理。 1996年,欧洲出现了一个比SCI大的多的SCOPUS数据库,采用了H-指数,可以用于各类评价。而SCI非要犟着,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272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2
时至今日,真有必要召开SCI全国代表大会。 SCI,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论文问题,而是科研问题、人才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因此,需要各方面的人士参与讨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争论,SCI本身变化不大,但对中国带来的变化很大,科学家、情报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都参与了讨论,但至今还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33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采用SCI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期刊的各类问题与影响,特别是分析评价中国的科研绩效和学术影响力。 1 中国期刊出版不准时,60、70、80、90年代中国的出版比较落后,期刊经常不能准时出版,有的期刊交给印刷厂,半年后,甚至一年后才出版。 因为JCR的期刊影响因子的统计计算时间是两年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246 次阅读|1 个评论
期刊论文他引固然重要,但自引也非常重要,中国的期刊编辑和作者对本刊论文的自引没有正确认识,大多数作者不敢自引,只要控制在20%内就可以,要学习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经验,积极引用本刊论文(自引),增强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最近,看到了国内有的期刊自引量极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2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研究员(教授)的条件: 1 SCI论文,还要看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 2 国家级科研项目 3 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 4 当导师 5 学术组织职务 6 期刊编委 7 出版著作 8 有专利 这两天,把我们关在一个地方,看了很多医学科研人员的个人资料,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是想当研究员(教授),SCI论文还是第一位的。其实有几篇S ...个人分类: 科技人才|312 次阅读|
热度 8
以前有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博士生必须发表SCI论文,才能获得博士学位,晋升高级职称要SCI论文。 今年,北京有的大学和医院规定,晋升主治医师(中级职称)只发表国内期刊论文还不够,必须发表SCI论文,至少一篇,这个要求太高啦,以前还没有听说过,不知道全国还有别的单位吗? 还真有当住院医生(初级职称)期间就发表SCI论 ...个人分类: 科技人才|493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