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王宇明:感染病研究大事记

已有 1854 次阅读 2020-11-17 08:53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王宇明. 感染病研究大事记. 中华医史杂志. 2003,33(2):119-122

世纪

年代

内  容

14

1346

黑死病( 鼠疫)开始在欧洲蔓延。

15

1492

Ghristopher Columbus 启动欧美两洲接触, 从而开始了两个大陆间感染病的相互传播。

16

1530

Girolamo Fracastoro 揭示了疾病的细菌学理论的序幕。

17

1627

含奎宁的金鸡纳树皮被引进到欧洲以治疗疟疾。

1683

Anton van Leeuwenhoek 使用自制显微镜从牙垢观察到细小生命, 以后被证实为细菌。

18

1796

Edward 发展出疫苗技术, 最初用于预防天花。

19

1848

Ignaz Semmelweis发展出石灰水洗手消毒方法。

1854

John Snow 发现了霍乱传播与饮用水供应之间的关系。

1860

LouisPasteur 提出感染病系“ 细菌”(”germ”)有机物所致,   据此 Joseph Lister 使用石炭酸对伤口进行消毒。

1876

Robert Koch 证明了疾病的细菌学理论, 发现炭疽系由细菌所致, 此发现启动了对细菌的科学研究。

1880

Louis Pasteur 发展出将毒性病原体如鸡霍乱减毒的方法, 获得免疫防护效果;他于 1881 年和1885 年分别研制出炭疽疫苗和狂犬病疫苗。Charles Laveran 在疟疾病人红细胞中发现了疟原虫,并显示出疟原虫在宿主体内的复制。

1890

Emil ven Behring 和 Shibasaburo   Kitasato 发现了白喉抗毒素血清, 并首次将抗血清用于治疗感染病。

1891

Paul Ehrlich 提出抗体与免疫有关。

1892

Dmitri Ivanowski在寻找烟草镶嵌病 (tabacco   mosaic disease) 时发现特小病原体(以后被证明为病毒),从而启动了病毒学研究。

1896

Widal证实伤寒病人恢复期血清可以使伤寒杆菌凝集到一起成球状, 失去活动力, 把此种成分称为凝集素( agglutinin) 。

1899

美国细菌学家协会(Society of American Bacteriologist)在耶鲁大学成立,   以后被改名为美国微生物学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Microbiology) 。

20

1900

基于 Walter Reed的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 黄热病系由一种蚊的病毒引起。 自此开始了灭蚊运动。

1905

Gotschlish 在 EL Tor 检疫营中买加朝圣返回的尸体中分离出 6 株特殊的霍乱弧菌。Fritz Schaudinn 和 Erich Hoffmann 发现了梅毒的病因─pallidum 密螺旋体。

1908

Landersteiner 和 Poper 把人脊髓匀浆注射给猴子。

1909

在流产的羊胎儿中分离到空肠弯曲菌。


1911

Francis Rous 报道了癌症的病毒学病因(Rous肉瘤病毒)。

1918-

1919

“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导致2 500 万人死亡。

1928

Frederick Griffith 在肺炎球菌中发现遗传转化现象,据此建立了分子遗传学基础。

1929

Alexander Fleming 报道在真菌中发现了青霉素。

1933

Smith 等在雪貂中分离出流感A病毒。

1935

Gerhard Domagk 合成抗感染药磺胺,它可杀死小鼠体中的链球菌。

1936

Robert Debre认为人局部淋巴腺炎与猫抓伤有关。Burnet 发现流感病毒可以在鸡胚中生长,此发现促进了流感病毒的研究及疫苗的研制。

1937

Ernst Ruska 使用电镜获得第一张病毒照片。

1939

Francis分离出流感B病毒。

1941

Selman Waksman提出“抗生素”(antibiotics)一词,指具有抗微生物作用的化合物或制剂。2年以后他和同事一起在土壤真菌中发现了链霉素,这是能有效治疗结核杆菌(TB)的第一个抗生素。Hirst 血凝现象的发现,导致简便、价廉的测定病毒及抗体方法的产生。

1944

Oswald Avery、Colin MacLeod 及 Maclyn McCarty 在肺炎球菌转化中鉴定DNA为遗传活性物质。

1945

Paul Erlich 发现一种不同于其他胞内寄生菌,建立起Erilichia 菌种。

1946

Edward Tatum 和 Joshua Lederberg 发现细菌的“性”接合(sexual   conjugation)。证实链霉素治疗结核有效。

1948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联合国成立。用氯霉素治疗马来西亚伤寒病人获得成功。

1949

Ender、Weller 和 Robbins 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在非神经的人胎组织中传播。

1952

Renato Dulbecco发现一种单病毒颗粒能引起鼠疫。Ziner 和 Lederberger 使用伤寒杆菌发现遗传转导, 后来用开对伤寒杆菌遗传作图。更有效的抗TB药物异烟肼研制成功。

1953

James Wastson 和 Francis Crick 揭示 DNA 的双螺旋结构。

1954

Enders 和 Peebles 在人原代肾细胞中培养麻疹病毒传代成功,后来在猴肾中亦传代成功,导致麻疹活疫苗的产生。中国制定了《急性传染病的管理办法》。

1955

脊髓灰质炎疫苗注册,用于人体预防,导致脊髓灰质炎病人的急剧减少。

1957

发现抗病毒因子干扰素。

1958

分离出麻疹病毒。

1959

Taylor 发现流感C病毒。50年代后期 Frank Burnet 明确提出免疫应答的克隆选择。

1960

Arthur Kornberg 在无细菌提取物中显示了DNA 合成。Francis Jacob 和 Jacques Monod 报道酶的遗传控制及病毒合成研究工作。

1961

霍乱EL Tor生物型造成菲律宾霍乱大流行。

1963

美国注册了第一个麻疹活疫苗。

1965

Blumberg 等发现澳大利亚抗原(HAA),后经证实为乙型肝炎表面抗(HBsAg)。制成麻疹减毒活疫苗。

1966

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全球开展消灭天花运动。60年代中期使用金刚烷胺治疗流感有效。

1970

Howard Temin 和 David Baltimore 分别发现,某些 RNA 病毒可使用从 RNA 到 DNA 的反转录作为其部分复制周期。证实利福平抗结核有效。

1973

Armes等用伤寒杆菌异养突变体测试化学物质的突变源活性,称为 Armes测试。Feinstone应用免疫电镜在经含有甲型肝炎病原的血清感染的志愿者的粪便中观察到27nm的病毒颗粒,并证实此颗粒可以被恢复期血清凝集,证实为甲型肝炎病毒(HAV)。Bishop 在儿童非细菌性急性肠胃炎病人的十二指肠黏膜细胞中发现轮状病毒。

1975

亚洲消灭了天花。美国 Connecticut 州 Lyme 地区发现儿童关节炎,称为 Lyme关节炎,后经证实此病为包柔螺旋体引起。Asilomar会议制订整套有关以微生物进行重组 DNA 实验可能含有的生物有害物质标准。


1976

美国费城军团大会 221 人感染了肺炎 34 人死亡, CDC 调查人员从肺标本中分离出一种军团肺炎球菌(军团菌)。在扎伊尔北部及苏丹南部的两次不相关的流行中分离出埃埔博病毒。李镐旺应用恢复期病人血清检测到各脏器的流行性出血热致病因子的分布,两年后将该病毒命名为汉坦病毒(Hantan virus)。美国报告了两例受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腹泻病人。

1977

分离到空肠弯曲菌。

1978

意大利 Rizzetto 发现丁型肝炎病毒。

1979

美国 Todd率先描述了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病例。WHO 有关根除天花计划顺利完成, 从而宣布全世界消灭了天花。

1980

美国洛杉矶、纽约、旧金山三地内科医生首先描述了男性同性恋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诱导的免疫缺陷性疾病,特征是细胞免疫缺陷(CD4+T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减少及机会性感染。美国 Gallo 实验室报道在一名恶性 T 细胞肿瘤病人分离到一种 C 型逆转录病毒,称为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1)。

1981

血浆来源的HBV疫苗在美国注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率先鉴定艾滋病(AIDS)为一种新感染病。证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在多种动物宿主的分布多种体液及脏器中,且从病人血清、尿液、体内脏器、血细胞和脑脊液中分离出EHF病毒,并找到病毒敏感的培养细胞。发现TSS与噬菌体I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 -1)有关。

1982

经典生物型霍乱在孟加拉国出现流行。Barre-Sinoussi F 等在一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的病人血清中分离到嗜 T 淋巴细胞的逆转录病毒。Stanley Prusiner发现一种感染性蛋白能引起羊的相互撕打,并将其命名为普利翁蛋白(prion)。

1983

Luc Montagnier 和 Robert Gallo 宣布发现(HIV),并认为 HIV 系 AIDS 病因。

1984

Barry Marshall 表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分离株中包含一种细菌,以后被称为幽门螺旋杆菌(HP)。此发现揭示了以病原体为基础的溃疡新病因。

1985

Rober Gallo、Dani Bolognesi 及 Sam Broder 等表明叠氮胸苷(AZT)具有体外抑制 HIV 作用。

1986

酵母表达的 HBV 重组疫苗在美国注册。在AIDS 患者找到环孢子隐球菌。

1988

Kary Mullis报道将多聚酶链反应(PCR)用于检测单一DNA分子的原理。J.Crig Venter.Hamilton Smith 及 Claire   Fraser 等公布了嗜血流感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

1989

美国Chiron 公司的 Michael Houghton 实验室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 Daniel Bradley 实验室一起克隆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NANBHV)感染相关的病毒相关抗原,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HCV)。我国颁布《传染病防治法》。

1990

Reyes等用分子克隆方法克隆出戊型肝炎病毒(HEV)cDNA。

1991

霍乱EL Tor型在秘鲁暴发,并在拉丁美洲传播。Lancet 报道了委内瑞拉出血热病原为 Guanarito 病毒。

1992

Bengal将开始于孟加拉大流行的霍乱弧菌定性为O139 霍乱弧菌。

1993

美国报道了 50 余例由汉坦病毒 Muerto Canyon引起的肺综合征。金刚烷胺用于治疗流感 A2型病毒感染。

1996

发现牛海绵状脑炎即“疯牛病”(mad cow disease)和人类疾病综合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对英国牛的大规模控制。英国出现疯牛病,后经证实普利翁蛋白感染引起。日本发现经血传播输血传播病毒(TTV), TTV 也可经粪-口传播,其致病性尚不明确。

1998

CDC制定了《预防新发感染病(EID)的 21 世纪战略》(Preventing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A Strategy for the 21st Century )。

1999

纽约发生了经鸟和蚊传播的西尼罗河脑炎(West Nile encephalopathy)的暴发。

21

2000

抗生素耐药病原体正在多种环境条件下蔓延。口蹄疫在欧亚国家动物中蔓延, 进一步激起对“克 -雅病”研究热潮。

2001

美国发生多起生物恐怖主义者袭击,炭疽致死者达29人,自此激起了对生物恐怖主义防范的研究。

200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中国报道全国 HIV 感染者达 83   万人。


2003

全球爆发SARS

2004

禽流感危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58697.html

上一篇:[转载]王宇明:感染病研究历史大事记对我们有何启示?
下一篇:渐行渐远“1号病”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 0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