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一点缠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nthon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博文

什么是PM2.5 精选

已有 17580 次阅读 2013-2-3 23:58 |个人分类:科教评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雾霾

一年多前雾霾横行的时候我就问这个问题:PM2.5到底是神马东西?

从定义而言,PM2.5,就是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所以很多东西都可以是PM,它可以来自汽车尾气,可以来自燃煤,甚至可能是沙尘,可能是水滴,只要粒径小于2.5微米,都叫做PM2.5。

我们通常说车多是个问题,但是车尾气里面出来的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尾气污染物里面主要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这里面一氧化碳是分子尺寸存在的,不存在PM的问题。碳氢的问题,在汽油车里面主要也是以气态存在的,能形成PM的不多,所以汽油车的PM,在国际上目前还没有规范(规范的制定正在讨论中),但是在柴油车中,碳氢大量的以PM形式存在,所以在欧美,柴油车上大量使用CSF(catalytic soot filter)来去除PM。回到中国的问题上来,中国跟美国相似,小车很少有柴油动力的,柴油车大量使用是在公交和运输领域。所以说,限制私车甚至公车上路,会对PM有什么效果,真的很难讲。

另外,中国柴油重卡的尾气标准还没有推行,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油品的问题,含硫量太高,毒害尾气催化剂,这是各个催化剂厂商都束手无策的事情。这次,我也看到微博上有人指责“两桶油”的油品问题,还看到某桶油的领导出来辟谣。其实该领导说的没错,燃油脱硫其实技术上没有太多秘密,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反复脱,后果就是增加成本。按照微博上网民的要求,既要提高油品,又要不提高油价,其实真的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把中国油价和欧洲做个对比,结果就很明显了。我个人的观点其实是中国的油品标准十年前就应该直接跟欧洲接轨,实行欧5或者欧6标准,但是目前实行的国4其实相当于十几年前在欧洲使用的欧4标准。当然,这样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大发展,极大的提高了GDP,但是,如果我们当年能够未雨绸缪的看看环境问题,是否现在的境况会好些?当然,时至今日,说这些已经为时晚矣,油品提高是必须的,而消费者也必然需要承担其中增加的成本。

当然,燃油含硫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排放硫氧化物,这个跟氮氧一起来说,就是他们在空气中会吸水,变成硫酸和硝酸,这其实也是酸雨的来源。除了酸雨之外,这些硫酸和硝酸,在不下雨的时候,其实是以液滴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这也贡献了PM值。但是硫氧和氮氧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燃煤。中国北方火电和燃煤锅炉仍然很通行,其尾气中的硫氧、氮氧,甚至不完全燃烧的煤渣排放到空气中,都是PM的重要来源。其实最早的雾霾,所谓的伦敦烟雾,正是由于大量燃煤产生的,而汽车尾气造成的洛杉矶烟雾,则是后来的事情了。中国的发展,则恰好结合了燃煤和尾气,所以事情更为严重。据说中国的电厂已经普及脱硫,正在推广脱硝,希望这些能够落到实处。但是听到有些说法,说很多电厂都是只有领导检查的时候才开启脱硫装置,正如很多车厂都是只给送检的车子安装最好的尾气催化剂一样,这些都需要改变。。。

其实PM还有很多来源,比如很多地区还是大量燃烧秸秆做饭取暖,秸秆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PM。王铮老师提到印度起源的ABC黑雾,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印度农村大量燃烧秸秆造成的。我还记得另外一件事情,90年代末在济南求学的时候,记得山东大学的老师曾经有个研究,发现在济南的空气污染中,街头烧烤摊的贡献居然可以排名第四。说这些话,其实是想说明,PM的来源可以很多,我们只有明确了其来源,才能够更好的应对。很遗憾的一个事情,就是这次雾霾炒的这么热火,我还一直没有看到相应的PM的成分分析。有了成分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更好的提高空气质量,不是么?作为汽车尾气工作者,我当然希望,我的工作能够为解决中国的雾霾做出贡献,但是首先你要告诉我,雾霾到底有多少来源于汽车尾气,不是么?



空气污染和PM2.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61-659225.html

上一篇:王鸿飞老师谈tenure有个漏洞
下一篇:晶体学入门(一)干冰是简单立方还是面心立方?
收藏 IP: 71.172.113.*| 热度|

15 曹聪 贾伟 陈小润 吴飞鹏 唐常杰 吕佳龄 乌洪芳 肖海 李孔斋 蒋大和 杨月琴 张旭 xiaxiaoxue86 hainanhainan decipher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