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弄清我们做的东西是什么后,我开始梳理思路,写作。
写作过程,当然不像我写博客这么流畅,我得引经据典,每个论断都得有理有据,每个起承转合,都得从逻辑上推导过去。但好在我在SPRU的时候,把Michael和Ismael文章都研读了一遍,Ismael所创造的Global Map of Science来龙去脉我还弄得清楚,所以,写作过程也还算顺利。
但投稿过程就万分曲折了。
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学者:不要和期刊置气》中写的那篇被科学学杂志以“请该投他刊”拒了的稿子。当时,病后的工作一直被拒稿,感觉很绝望,甚至在想着自己是否还有科研的能力,是否该退出科研界了。也不知道这篇稿子该投到什么刊物上去,会不会又招致“请该投他刊”的命运?
后来就把这篇文章发给武夷山老师,问他想投《情报学报》,不知道主题是否合适。武老师说,此文的主题肯定符合情报学报,你就在线投稿吧,http://qbxb.alljournals.net.cn/ch/index.aspx(此时好像不通)。如果你明天仍发现投稿平台有问题,就告诉我,我来替你投到编辑部去。
当时就感觉可算是遇到识货人了。武老师似乎很相信他曾经的部下,认为编辑部的编辑们肯定也会认为这篇稿子适合《情报学报》的,但我却没有那么自信,我心里暗暗地祈祷这个投稿网站明天还是不通吧。这样的话,就可以让武老师帮我投到编辑部了,这样,起码就不会遭遇“请改投他刊”的命运了。
不幸的是,第二天网站通了,我不得不自己投稿。刚开始还看了看,似乎没有立即退回,知道编辑部开始审理程序,心里也就放心了。后来《情报学报》的投稿网站还更新了,我无法再查稿件状态了,也就随他了。只是偶尔的偶尔,才想起稿件审理该有结果了吧,但六个月了,还是没有消息,我抱着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心态,硬等着。
但2017年11月9日,我收到《情报学报》编辑部的意见是:
老师,您好!
稿件(1703982-基于共期刊学科类间关系构建全学科科学骨架图,经有关专家和编辑部审阅,处理意见为改投他刊。
谢谢您对本刊的支持,欢迎继续投稿。
情报学报编辑部
我投稿的日期是5月11日。到给我回信,差两天整整六个月,近六个月的审理后,又给我来了个该投他刊,我简直对国内投稿绝望透顶了,一气之下,给编辑写了一封信。》
编辑同志:
据我所知,编辑也发表过国际文章,一定也收到过各式各样的审稿意见,但审稿六个月后,什么也不说,只给作者改投他刊的意见,是不是有些不负责任和独断专行?
《情报学报》怎么也算是国内顶尖情报学刊物了,在审稿方面应该有一定的规范吧。我是国际很多刊物的审稿人,也为国内《图书情报工作》审稿,一般来说,专家的审稿意见是要反馈给作者的,什么地方不合理,什么地方有错误,什么地方有待提高,什么地方有所遗漏,什么地方需要更进一步的解释,什么地方不符合本刊的发表要求,都应该反馈给作者的。我为《图书情报工作》审稿的时候,甚至会在文中标注评论,说明这些,请编辑转交作者,以利于作者修改提高。编辑部对审稿人也有一定的要求的,审稿人必须要针对文章中,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武断地加以判断。
我请编辑部把相关审稿意见交给我,也请把这封信转交给你们刊物的主编。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情报学校》的审稿水平。如果必要,我想把《情报学报》处理我这个稿件的事情公开,请大家讨论一下,一个顶尖刊物该如何处理稿件评审过程。
当时就着把这封信也转给武夷山老师。
武夷山老师一般回信都很及时,这封信他没有回信。但当天晚上,《情报学报》的现任主编就要求加我微信,说武老师将信件转给她了,她看看是怎么回事。
当时也问了问浙大学报的张月红老师,问她请改投他刊,是不是说,你的文章没有问题,但你和编辑部关系不铁,所以,不给你在本刊发表的权力。
张月红老师是资深编辑,在Nature和Science上都发表过文章的,她说,最好不从关系上解读这个“转投”事件。或许该刊大量积压稿件,但之前己accepted it, 无奈之下建议作者转投。再或发稿前,编辑部经过比较,优中选热,觉得眼下该稿不够热点,又不能再拖,等等,但个人认为该刊的管理尚不够国际规范,其码要对作者说明原因吧。
我比较倾向于接受这个意见,所以,我当时只是想把审稿意见要来,哪里不好,我得知道,才有机会修改提高吗。
后来《情报学报》的编辑部主任给我发了一封信:
刘老师您好:
我是《情报学报》编辑部主任XX,您所反映的情况我们已经核实。对于给您带来的不便深感抱歉。领导已经责成我落实编写审稿制度规则,要进一步明确回复作者的意见内容,并要求出台后强制执行。
您的1703982号稿件《基于共期刊学科类间关系构建全学科科学骨架图》的外审意见如下:
作者下了功夫参考许多文献作了大量工作,问题是文章的结构不合理,有些问题没有论述清楚。例如,
1、文章结尾不符合论文写作要求。文章的最后部分“6 讨论和结论”应该是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文章的创新,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而该文在这部分又详细进行了论述,其内容有与前面重复的,更有新的资料。
2、有些节的内容没有回答提出的问题。例如,“3 共期刊的学科门类间关系框架”其论述只是分析了前人的工作“也给我们基于共期刊的学科关系构建科学发展骨架图提供了足够的理由”,却没有论述“共期刊的学科门类间关系框架”是什么,更没有描述框架内容和结构,这是全文的核心内容。基于以上原因建议暂不采用。
欢迎您根据修改意见,待修改完善后在新系统下(qbxb.istic.ac.cn)重新投稿。
应该说这个审稿意见很中肯的。按此意见修改,肯定会提高文章质量。所以,好期刊能找到好的评审人员,帮助科研人员提高科研水平,所以投好刊还是会有收获的。但暂不采用,应该不是彻底拒稿的意思。如果是我给出这个意见,应该给一个修改的机会的。但编辑部主任说,当时审稿人没有给我修改的机会。
不过,经过编辑部主任和主编等的重新审理,我们觉得还是应该给我以此修改的机会。而且经过我的抗争,他们也还准备规范流程,算是我和编辑部抗议的一个小小胜利吧。
但不久,因为这个机会,我就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且听明天分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