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芳草长亭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fangimr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yangfang@c-nin.com

博文

铁磁学外传—(4)不要问俺从哪来

已有 16109 次阅读 2010-5-19 09:19 |个人分类:铁磁学外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铁磁学外传

                                                               

                                                               

                                                   (原子结构示意图,图片引用于网络!)
 

       罗同学在《水煮物理-物理是谁他妈生的?》开篇就提出了疑问: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凡物都有个妈,无论是鸡生出了蛋,还是蛋孵出了鸡,凡事总得有个起源吧。那么,磁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物质的磁性来自构成物质的原子,原子的磁性又主要来自原子中的电子。那么电子的磁性又是从哪来的呢?科学研究已经知道,原子中电子的磁性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电子本身具有自旋,因而能产生自旋磁矩;另一个来源是,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作轨道运动时也能产生轨道磁性

另外,如果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量多,那么电子会分层,每一层有不同数量的电子。第一层为1s,第二层有两个亚层2s2p,第三层有三个亚层3s3p3d,依此类推。在原子中,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是一种带电粒子。电子的自旋会使电子本身具有磁性,成为一个小小的磁铁,具有N极和S极。也就是说,电子就好象很多小小的磁铁绕原子核在旋转。这种情况实际上类似于电流产生磁场的情况。

                   

               (向上与向下自旋的电子数相等)

为什么只有少数物质(象铁、钴、镍等)才具有磁性呢?原来,电子的自旋方向总共有上下两种。在一些物质中,具有向上自旋和向下自旋的电子数目一样多,它们产生的磁极会互相抵消,整个原子,以至于整个物体对外没有磁性。

                   

              (向上与向下自旋的电子数不相等)

只有少数物质(例如铁、钴、镍),它们的原子内部电子在不同自旋方向上的数量不一样,这样,在自旋相反的电子磁极互相抵消以后,还剩余一部分电子的磁矩没有被抵消,如图所示。这样整个原子具有总的磁矩。同时,由于一种被称为交换作用的机理,这些原子磁矩之间被整齐地排列起来,整个物体也就有了磁性。当剩余的电子数量不同时,物体显示的磁性强弱也不同。例如,铁的原子中没有被抵消的电子磁极数最多,原子的总剩余磁性最强。而镍原子中自旋没有被抵消的电子数量最少,所有它的磁性比较弱

    一块铁被一个永磁体吸一段时间以后,就被永磁体附近的较强的磁场所磁化。“退磁”是指在加磁场(磁化场)使磁性材料磁化以后,再加同磁化场方向相反的磁场使其磁性降低的磁场。容易磁化、也容易去磁的材料通称为软磁材料,成分近于纯铁的低碳钢就是一个例子;难于磁化、也不易去磁的材料通称为硬磁或永磁体材料,淬火了的、含碳和各约1%的铁就是最低级的硬磁材料。   

    万物皆有磁性,按照物质磁性分类的原则 A.是否有固有原子磁矩?B.是否有相互作用? C.是什么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抗磁性:没有固有原子磁矩

   2.    顺磁性:有固有磁矩,没有相互作用

   3.    铁磁性:有固有磁矩,直接交换相互作用

   4.    反铁磁性:有磁矩,直接交换相互作用

   5.    亚铁磁性:有磁矩,间接交换相互作用

   6.    自旋玻璃和混磁性:有磁矩,RKKY相互作用

   7.    超顺磁性:磁性颗粒的磁晶各向异性与热激发的竞争

 

    抗磁性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中的电子在基态都是成对的配合了的,它们的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各互相抵消。许多金属具有抗磁性,而且一般其抗磁磁化率不随温度变化。超导电性材料在外磁场中被冷至其临界温度以下时,体内即产生电流,把体内磁通量全部排至体外,这就是迈斯纳效应。所以超导体也被称为完全的抗磁体。

顺磁性物质的原子或离子具有一定的磁矩,这些原子磁矩来源于未满的电子壳层(例如过渡族元素的3d壳层)。在顺磁性物质中,磁性原子或离子分开的很远,以致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因而在没有外磁场时,由于热运动的作用,原子磁矩是无规混乱取向。当有外磁场作用时,原子磁矩有沿磁场方向取向的趋势,从而呈现出正的磁化率,其数量级为10-5~10-2

铁磁性物质的最明显的特点是易于磁化,它的磁化率比强顺磁物质要高几个数量级,并随磁场强度而变。磁化强度有饱和现象,即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某强度时有不再随磁场的增强而增加的趋势。温度对铁磁性的影响很大。铁的强磁性随温度上升而减弱,在某一个温度时消失。这个转变温度后来被称为居里温度或居里点。纯铁的居里点为1043 K

   反铁磁中,近邻自旋反平行排列,它们的磁矩因而相互抵消。因此反铁磁体不产生自发磁化磁矩,显现微弱的磁性。反铁磁的相对磁化率c的数值为10-510-2与顺磁体不同的是自旋结构的有序化。当施加外磁场时,由于自旋间反平行耦合的作用,正负自旋转向磁场方向的转矩很小,因而磁化率比顺磁磁化率小。随着温度升高,有序的自旋结构逐渐被破坏,磁化率增加,这与正常顺磁体的情况相反。然而在某个临界温度以上,自旋有序结构完全消失,反铁磁体变成通常的顺磁体。因而磁化率在临界温度(奈耳温度) 处显示出一个尖锐的极大值。

        亚铁磁中,AB次晶格由不同的磁性原子占据,而且有时由不同数目的原子占据,AB位中的磁性原子成反平行耦合,反铁磁的自旋排列导致一个自旋未能完全抵消的自发磁化强度,这样的磁性称为亚铁磁性。1948年奈耳根据反铁磁性分子场理论,提出亚铁磁性分子场理论,用来分析尖晶石铁氧体(Fe3O4)的自发磁化强度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图片引用于网络,无商业目的!)

    自旋玻璃态出现在磁稀释的合金中,在那里磁性原子的自旋被振荡的RKKY交换相互作用无规地冻结。从实验上,覌察到在弱磁场下,磁化率的温度依赖性曲线上出现一个尖锐的最大值。而且在磁场冷却情况下,磁化率的尖锐极大值不再出现。在冻结温度Tf以下,零场时自旋被无规冻结,加场时自旋在磁场方向被冻结。混磁性是在非磁性基体中,惨杂磁性原子的浓度大于自旋玻璃的浓度,各种交换相互作用混合的自旋系统。其典型的特征是,当材料在没有磁场作用下冷却时,磁化强度在低温急剧的下降;如果在磁场下冷却,磁化强度在低温处的下降消失。其原因是由反铁磁相互作用引起的磁化强度团簇的反转。

    铁磁性颗粒比单畴临界尺寸更小时,热运动对粒子影响很大,在一定温度下,粒子的行为类似于顺磁性,如果不加外磁场,它们将很快的失去剩磁状态,这个現象称为超顺磁性。普通的顺磁体是具有固有原子磁矩m0的原子集团;超顺磁体是具有均匀磁化的单畴粒子集团,每一粒子包含较大原子的数目( 105个原子),具有大得多的磁矩。这样的超顺磁粒子本身具有磁各向异性能。超顺磁性的弛豫特性,在无磁场时,粒子的磁化矢量如要转到相反方向,热运动能必须超过磁晶各向异性能的峰值。超顺磁性粒子的磁化曲线必须无磁滞現象。

      磁就是这么来的,顺便还分析了一下各种磁性的特点,这一小节就这样吧!(越写越发现不好写,写得浅了像科普简介,写得深了俺能力不够。这铁磁学外传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看得挺神气,戴起来很痛苦。)好了,不发牢骚了,请继续关注铁磁学外传—(5)俺们磁电哥俩好!

 

参考文献:

[1] 《铁磁学》

[2] 中国科普博览http://www.kepu.net.cn/gb/basic/magnetism/index.html


                                                                      (图片引用于书籍,无商业目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561-325881.html

上一篇:小毛病,大折腾
下一篇:
收藏 IP: .*| 热度|

14 武夷山 罗会仟 钟炳 杨秀海 陈国文 吕喆 盖鑫磊 金小伟 苗元华 柳东阳 陈湘明 唐常杰 丛远新 张文卓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