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建议] 我国“原创/争取诺贝尔科学奖”工程的部分建议(经费部分)
所谓颠覆性、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就是人们曾经认为对的事,你说它不对;认为行不通的路,你走成了。因此,大多重要的科学突破都要经历一个被忽视、被质疑的过程。如果科学家连自由都没有,又怎么能走得下去呢?
真正的“原创/争取诺贝尔科学奖”研究,往往都通不过“同行评议”。反之亦然。让做不出原始创新者去评议他人的原始创新,结果不言而喻。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指出的:搞项目评审、专家投票,往往把颠覆性技术“投”没了。
1970年以后,“超一流的工作”往往无法公开发表!!看看历史上的牛顿吧!
国际顶刊PNAS发文:“同质化”论文暴增,从根本上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所以觉得“但是出于对真理负责,也出于对科技进步的考虑,隐讳不是好主意。”
一、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际上,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第一生产力,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目前人类科技活动大体上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类型。
诺贝尔科学奖主要奖励:新现象、新道理/规律、新设备等“前所未有”的跳跃式科技成果。
二、我国“争取诺贝尔科学奖”工程的资助具体形式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认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产出成本,在美国是280亿美元;其他国家围绕这个均值上下浮动。”
“高质量的基础研究需要研究资金,也需要全职投入。”
Michael Levitt,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3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2013/summary/
为一个诺贝尔奖花这么多钱,在我国现阶段意义不大。但是,不是所有的诺贝尔科学奖都是“昂贵”的。
以物理学里的超导体为例,好像没有花费太多经费的诺贝尔奖有:
(1)BCS理论,1972年诺贝尔物理奖。
(2)约瑟夫森效应(Josephson effect),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
(3)高温超导(Karl Alex Müller 和 Johannes Georg Bednor),1987 年诺贝尔物理奖。
因此,小额度、低门槛、持续性的经费资助,是我国“争取诺贝尔科学奖”工程首选的方式。
(1)小额度风险性连续资助。是相对“高门槛”的经费,要通过一定程度的较高标准的“同行评议”。但评审方式要明显不同于现行的同行评议。
(2)已有较高端研究成果者的后补资助。“奖励性”经费:根据该成果的价值,进行后补资助(扣除该成果以前已经获得的资助和奖励)。这种后补资助,不限研究内容。具体研究什么,完全有科学家自己决定。实际上这就是真正的“争取诺贝尔奖”工程。
(3)小额科技贷款制度。相对“低门槛”的经费,使用灵活方式的低标准“同行评议”,也可以根据个人信誉决定等。
三、现行的“同行评议”以及“短期考核”,是1970年代以后人类科技相对停滞的重要诱因
“在当前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对20岁至39岁的年轻研究人员大多采用聘用制。研究人员追求短期成果,难以作出大胆挑战和踏实从事基础研究。”
谁也干不成正经事情!!
温馨提示:
牛顿、瓦特、高斯……,大都没有通过同行评议。
1970年代以来施行的“同行评议”,实际上已经涉嫌引发了近几十年来“人类科技进步满盘皆输的自相残杀”!
满盘皆输 + 自相残杀!
历史小知识:
人类科技史上的3个“奇迹年Annus mirabilis”,作为现代科学诞生年的1543年(维萨里的《人体构造》和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666年(牛顿)和1905年(爱因斯坦),科学巨人们所创造的科学奇迹,以及构成现代科技体系的大多数重大科技成果,都不是在同行评议下完成的。
同行评议,牛顿 PK 胡克:胡克赢了!倒下的烈士是牛顿!
图片来自互联网,感谢原作者和有关人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4826.html
并且,当初胡克等人对牛顿的“同行评议”,实质上阻碍了人类科学的进步。
科技界“同行评议”是1960年后开始制度化的。其后科技界就进入了相对停滞的平庸时期。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所说:“以“地球科学”来说,半个多世纪来虽说年年都有进步,都有发展,其实多是量变,缺少质变,过去的一些理论和认识有的已经老化、过时甚至谬误,必须推陈出新,创立新的理论和方法,在量变的基础上来一个突变。”
“争取诺贝尔奖”,核心还是人心!人心!!仁心!!!
参考资料:
[1] 新华网,2019-10-11,日本迎来“诺奖热潮” 从科学到工程获奖领域广泛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0/11/c_1210307397.htm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107383699397810&wfr=spider&for=pc
http://news.china.com.cn/2019-10/11/content_75290207.htm
[2] 郑金武.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揭秘”:产出一个诺奖需要多少成本[N]. 中国科学报, 2021-10-12 第4版 综合.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zz_1.aspx?dzsbqkid=36748
http://news.sciencenet.cn/dz/upload/2021/10/20211011233417433.pdf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10/365712.shtm
“什么是基础科学?它是意料之外的发现,是没有办法预测的。”迈克尔·莱维特表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就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发现。
[3] 李侠,2021-10-25,关于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改革的三点想法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9-1309379.html
[4] 刘益东, 中国科学报, 2021-08-19 第4版 综合, 破“五唯”后,如何甄选学术带头人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8/364738.shtm
http://paper.sciencenet.cn/dz/dzzz_1.aspx?dzsbqkid=36527
http://paper.sciencenet.cn/dz/upload/2021/8/20218182396133.pdf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t=&id=36531
[5] John P. A. Ioannidis. Fund people not projects [J]. Nature, 477(7366): 529-531. SEP 29 2011.
建议了平均主义、随机资助、自动的影响指数、科学公民身份、业绩评估、宽松项目等研究经费分配的可能模式。
[6] Richard N. Zare. 关于采用同行评议责任制的倡议[N]. 中国科学报,2019-04-29 第1版.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4/345573.shtm
[6-2] The case for peer-informed review, by Richard N. Zare
March 23, 2019 | APPEARED IN VOLUME 97, ISSUE 12 , C&EN,
https://cen.acs.org/policy/research-funding/case-peer-informed-review/97/i12
[7] 李晨阳. 王晓东:科学家需要什么样的“自由”[N]. 中国科学报, 2021-09-24 第1版 要闻
http://paper.sciencenet.cn/dz/dzzz_1.aspx?dzsbqkid=36704
http://paper.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9/365501.shtm?id=365501
[8] 科学网,2021-09-24,基础研究艰巨而神圣,不能靠人多、不能靠庸才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9/465829.shtm
基础研究不是大众科学,不能靠人多,不能靠庸才;而应是一支层次分明、精明强干、有领军人物的精英队伍。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有效的工作平台,鼓励成功,容许失败,不能搞短平快,即使三五年没搞出成果,也不要放弃,不要否定;有的重要成果可能需要十年八年乃至更长时间才能成功。
相关链接:
[1] 2020-01-14,科技资助评价:到底要不要“同行评议”?(要点)(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211.html
[2] 2020-01-12,科技资助评价:到底要不要“同行评议”?(要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897.html
[3] 2020-01-09,基金评审:还真的不要“同行评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495.html
[4] 2021-08-29,[讨论] 牛顿:让做不出原始创新者去评议他人的原始创新,结果是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1927.html
[5] 2021-03-09,当代科技原创的两个最大的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75793.html
[6] 2021-02-06,对于原创,随机资助也许真比“同行评议”要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70922.html
[7] 2021-08-31,促进我国科技原创成果井喷的一些具体建议(要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2208.html
[8] 2021-10-12,“同质化”论文暴增:“同行评议”阻碍“0到1”原创的新实证结果(PNA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7679.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