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破除论文“SCI至上”:科技评价,到底评不评?
核心:
“为天才留空间,为中才立规矩,为庸才找出路。”
科技评价,建议:
“同行评议”和“不评议”的有机结合。
参见上图,不论采用那种划分,都大体上是一种从“未知”→“已知”的变化趋势。
显然,在靠近“未知”的地方,应该淡化同行评议;
相反,在靠近“已知”的地方,应该强化同行评议。
一、中山大学任剑涛老师2008年以前就提出
“为天才留空间,为中才立规矩,为庸才找出路。”
这也是目前科技评价的主要思路。
大约80%以上的论文、项目属于“从1到2”、“从2到3”、……,专家的同行评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同行评议真正阻碍的,是“从0到1”。实际中的“从0到1”论文、项目,并没有太多。真正的原创,通常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
二、目前的重点
分类评价。
“原创”放宽;
“跟踪/完善/改进……”从严评审。
重大科技原创,需要特殊方式的评审。
以成全牛顿为荣,以毁灭牛顿为耻。
近半个世纪人类对“从0到1”高端原创围追堵截、赶尽杀绝。
地球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三、历史经验和教训
感谢可怜的傻小子希*勒,他的同行评议没有评好,原子弹没有造出来。
那个首先造出原子弹的国家(1945年7月16日,Los Alamos),在1949年8月(苏*南瓜试爆成功)之前,真是安心惬意、自我实现!
历史,不开玩笑。
新冠病毒不在乎眼泪。
马克·吐温:幽默的内在根源不是快乐,而是悲哀。
Mark Twain: The secret source of humor is not joy but sorrow.
不要自毁长城,不要自取灭亡!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社会生活现象极端复杂,随时都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一个论点。
做了**想做却做不了的坏事,起到了**想起却起不到的坏作用。
四、再次回到真正的大专家
1957:“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地发展。正确的东西,好的东西,人们一开始常常不承认它们是香花,反而把它们看作毒草。哥白尼关于太阳系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曾经被看作是错误的东西,都曾经经历艰苦的斗争。我们历史上也有过许多这样的事例。”“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因此,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
1962:“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事实,起初,真理不是在多数人手里,而是在少数人手里。”
1964:“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参考资料:
[1] 中国法律评论,2016-05-27,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很难培养出大师? | 法评说 · 第4集
[2] 刘关军,科学时报,2009-10-21,“大人物”是成全出来的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9/10/224871.html
[3] 赵少奎,李世煇. 从源头上保护原始性创新[J]. 中国工程科学, 2003, 5(11): 88-91. 2003年11月。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CKX200311014.htm
[4] 人大教授:“破五唯”对顶尖人才意义更大,计红梅,中国科学报,2020-02-29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2/436406.shtm
对于追求突破性、颠覆性发现和发明的那批科学家而言,意义会更大,可以让他们从“不断追求SCI论文数量”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将取得一流的成果作为努力的方向。
就评审的可行性而言,我建议大幅减少评审数目,通过同行评议将最杰出的一部分人区分出来就可以了。
[5] Enago英论阁,2020-01-08,申请科研项目如乐透中签?不如随机筛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1387-1213386.html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最先点出问题。这两所机构的申请成功机率低得不具鉴别度,审查人被迫在同样好的申请件中选出几个给予奖助。机构高层说得中肯:获得奖助就像中乐透,却没有乐透盲选省时省力公平的好处。
目前适合的审查人越来越难求,成为同行审查制度的重大限制。
国家要保障最“具有创造知识可能性”的项目得到发展机会。
[6] Jeffrey Mervis. Peering into peer review [J]. Science, 2014, 343(6171): 596-598. FEB 7 2014.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43/6171/596.full
“Peer review is not predicting outcomes at all. And that's quite disconcerting. 同行评审根本无法预测项目研究的结果。这是相当令人不安的。”
[7] 张章,中国科学报,2017-04-18,荷兰试点经费分配新体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3758.shtm
Scheffer和Bollen表示,目前经费竞争日益激烈,对青年学者尤为如此,而现有的同行评议体系十分无效且不公平,因为一些科学家得到大量经费,而一些人什么也没有。
Jop de VriezeApr. With this new system, scientists never have to write a grant application again. [EB/OL], 13, 2017 , 3:00 PM
[8] 科学网,2020-05-04,科学家的青年往事:“合同工”施一公与“穷教授”许田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5/439303.shtm
科学没有“冷门”和“热门”之分,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所以以兴趣为导师、尊崇自己的内心,很重要。
[9] 科学网,2018-10-07,假结果或夸大结果,如何对待和处置科学研究的不可重复结果?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0/418343.shtm
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39849
而且,上述研究都是发表在今天影响因子高的主流期刊上,包括《细胞》(Cell)、《自然》(Nature)、《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科学》(Science),即CNPS。不仅如此,不可重复的科学研究结果几乎遍布于所有学科。一项研究表明,今天在全球一流的学术期刊CNPS发表的论文的结论至少有一半不可重复和检验。
但是,如果认定研究结果不可重复就是造假,而且造假就是造假,难以和根本不可能区分主观(有意)和客观(无意),那么,当今世界的科学研究就必须面临一半甚至超过一半是造假的现实。
[10] 科学网,2014-10-21,丁肇中:一生最重要选择就是只做一件事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0/305802.shtm
丁肇中说,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11] 刘全慧,2020-04-06,“中国科学界搞了很多事情”----学习王辰院士讲话笔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77-1227164.html
*已经热热闹闹地搞了很多事情了,
[12] 周程,中国科学报,2019-12-16,日本诺贝尔奖为何“井喷”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2/352012.shtm
日本国立大学获得的稳定支持经费很大一部分是按照学科和人头进行分配的,因此大学教授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学术兴趣自主使用这些经费开展科学研究,而且在多年不见成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锲而不舍地继续从事相关研究。琢磨多年,取得若干进展之后,还可以基于这些前期研究申请竞争性研发经费的支持。虽然不少人在无人区开展自由探索无疾而终,但是达到预期目标取得重大突破的也不在少数。
可以说,没有稳定且充裕的研发经费的支撑,日本上个世纪最后30年不可能有那么多学者在无人区开展自由探索时取得成功。
[13] 刘庆宽,2019-10-11,又有日本人获诺奖!扒一扒这所诺奖最多的大学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255-1201481.html
1. 没有大团队,2. 师生接触密切,3. 教授始终在科研一线,4. 不急于出成果,5. 不跟科研成果挂钩的薪资政策,6. 时间安排的规律性,……,9. 不放过细节的严谨性,10. 普遍的加班习惯,11. 根据身份明确的分工
相关链接:
[1] 2020-03-21,[随笔] 破除论文“SCI至上”:“从0到1”与“跟踪/改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4594.html
[2] 2020-01-12,科技资助评价:到底要不要“同行评议”?(要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897.html
[3] 2020-1-14,科技资助评价:到底要不要“同行评议”?(要点)(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211.html
[4] 2020-05-08,同行评议“没什么用”的新报道
http://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2188.html
[5] 2019-12-25,[转载] 科学创新,社会的责任——读《居里夫人文选》有感(下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1452.html
[6] 2018-08-20,[求证] 居里夫人发的牢骚,是否真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30202.html
[7] 2019-07-26,积极探索“科学和技术”评价的好方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91231.html
不能总等着天上掉馅饼,不能习惯于不劳而获。
[8] 2020-04-13,破除论文“SCI至上”:心理戒毒比生理戒毒更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8149.html
[9] 2019-12-25,福泽谕吉抄袭了褚少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1437.html
褚先生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多余的话:
[1] 2018-09-29,最恐惧:把谬误当成真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37744.html
我们所努力坚持的,是谬误?还是真理?
最恐惧的是,把谬误当成真理。进而真诚地捍卫谬误,真诚地仇恨真理。
福楼拜说:“大地有其边界,人类的愚蠢却没有尽头。”Gustave Flaubert wrote that “Earth has its boundaries, but human stupidity is limitless.”
爱因斯坦说:“宇宙中唯有两件事物是无限的:那就是宇宙的大小与人的愚蠢。对于前者我并不肯定。 ” ????
苏格拉底:“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无知。”Socrates, "I know that I know nothing. = I know one thing, that I know nothing."
柏拉图:“我 - 同样无知 - 不相信[我知道任何事情]” “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重的无知!”Plato,"On the other hand, I – equally ignorant – do not believe [that I know anything]."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