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一个被“功能性治愈”的密西西比艾滋婴孩, 让大家着实激动了一阵,现在其体内又能检测到艾滋病毒。唉, 打败艾滋病为什么这么困难!
故事是这样的:这个早产儿的母亲是艾滋感染者,但在孕期没有服用抗艾药物,小孩生下来前也没有感染艾滋,但作为高危人群, 小孩在生下来30小时后就开始服用抗艾药物,几天后,检测确认小孩感染艾滋病毒。而后,小孩持续服药至18月大时, 医生和小孩失联,治疗中断。五个月后,小孩再次就诊,其血液中也没有检测到病毒 ,其后两年多,尽管没有服药,其血液里还是没有能检测到的病毒(检测极限是每毫升血20份病毒),也没有相关抗体 。
这月的常规检测时,这个快4岁的小朋友身体里查出病毒 (每毫升血>1万份病毒),其他指标也显示艾滋病症状。现在小孩又回到药物治疗中。假如当初大夫持续给药,小孩现在会不会没事儿呢?当初大夫决定不给药,是不是有悖伦理呢?
这是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但有更多问题值得研究:在这停药的两年多里,是什么抑制了病毒复制?如何能延长这种不服药也无病毒反弹的“功能性治愈”状态?
对付艾滋,并不简单,我等艾滋研究者任重道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2 1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