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芳科学网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nhuizi 爱自己,爱他人,承担责任,尊重事实,敢为人先

博文

人类活动的得与失ZZ

已有 2802 次阅读 2008-10-27 21:24 |个人分类:科研资料| 心理健康

记得上个世纪50年代,我在城郊念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作文,我与同学们最常用的一个词是“无忧无虑”。若要问为什么,显然缘于强烈的翻身感,从此能安心读书。后来,我多次回乡村,不论插队落户还是短暂休憩、旅游,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田园般的生活让人分外留恋。这里没有喧哗,没有一味追求功利的躁动,没有人际间的无谓磨擦,而且求学、就业和竞争的压力也远没有城市里那么大;故而有机会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心中的烦恼、忧愁顿时烟消云散,真是舒服极了。这时,我对什么叫“无忧无虑”,仿佛有了新的认识。

       自然,这里讲有“新的认识”,现在看来依然较为朦胧和模糊不清。因为,那时我没有心理健康的概念,也不知道心头烦躁、苦闷,以及晚上睡不着觉,就表明自己的心理状态出了点问题。后来随着工作繁忙,并且从报纸电视中屡屡看到“压力”、“应激”、“焦虑”“抑郁”一类的词,才意识到心理平衡确实对自己的健康很重要。于是,开始关注起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我意识到,城市人格外喜欢到郊外走走,到名胜故迹旅游,是很有道理的:消憩中还隐含着深刻的保健道理。那里不光可享受到田园的宁静、优美的景色,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悠闲和放松,使本来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调适。

       我逐渐发现,现在生活在大城市里要做到“无忧无虑”,实在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说?原来,城市里上下班人流来去匆匆,办事讲究高效率,你追我赶,吃穿追求新潮,生活向往现代化。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任何人只要不甘落后,想做得比别人更捧,不断有所改变、有所成就、有所突破,等待他或她的只能是学习进修加压,职位竞争激烈,以及生活节奏增快。所以,关乎心理健康的应激就会随时随地找你的麻烦。

       应激(stress)有时等同于压力,但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心理生物学过程,表现为心理、行为以及生理反应系统的变化。应激是由应激原、事件或思想引起的,虽然一个人生活离不开应激,否则平平淡淡、没有滋味,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但是如果应激时间过长、刺激强度过大,加上不懂得科学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使自身机体受到损害,甚至由于超越了机体能承受的程度还浑然不知,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现代化和城市化是一场代表人们意志的伟大举动,它给自身带无穷无尽的实惠、利益、幸福和进步,可是意料不到的是,由于变幅过大、考虑欠周、矫枉过正、冲击过于强烈等因素的作用,给相当多一时不适应的现代人——这是不可避免的——带来前所未有的健康威胁。

      虽然应激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社会变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机制也不是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就能解释清楚,更何况不同的人由于心理素质和抗衡能力各异,即使遭遇相同的压力和应激,机体反应也大不一样。因而,一方面激进的改革者有充足的理由推卸责任,我行我素,势如破竹地大踏步地向前;另一方面,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面临始料未及的威胁,倒是活生生地摆在大家的面前,要躲避也很困难。大约一个半世纪来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危及人类健康乃至生命的元凶已经从传染病转变为非传染病。换言之,困扰现代人正常生活的疾病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一类的慢性病、文明病,以及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在内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这些疾病虽然大都不会立即致患者于死地,然而在严重威胁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且临床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上谈之色变的癌症和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脏病等躯体性疾病,其发病的诱因和康复终归也跟患者的心情关系极大。这些文明病、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之所以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显然不能归咎于当代医学水平的落后——就目前医学水平而言,诊断和治疗的高科技是以往任何时候不可比拟的——恰恰相反,现代背景下由于应激、心理的不平衡导致心理神经功能混乱和免疫能力的急剧下降,倒是让现代人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而先进的医疗手段却鞭长莫及,无法扭转这种趋势。

       对此,有人可能持不同的看法,认为它跟生活质量提高和老年人长寿有关。此话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假若将视线瞄准城市里的中年人和青年人,他们的心理焦灼、他们的高负荷运转和彻夜难眠等,在不时摧残着现代人的健康,恐怕不是什么新闻。激烈的竞争和难以应付的各种各样压力和冲突,常常给当事人造成难以言表的精神负担。焦虑、抑郁、孤独、困惑、疲劳、心力交瘁对人的身体摧残伤害非同小可……年富力强的现代人普遍出现“亚健康” 现象。可不要小看“亚健康”!往往不放在心上,往往日积月累,于是一次又一次地突然击倒为数不算少的科学家、业务骨干、企业精英。这种现象绝不是偶然的,而且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既然如此,可以认为,所在的社会环境迫使现代人不堪重负。

       十多年前,听去日本留学、打工的海归者回来说,在日本的街头、地铁、商店、语言学校等处,你经常可看到一张张疲惫的面孔,精神紧张、心理压抑与高端消费、热闹繁荣互为映照,成了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中从业人群精神状态方面一道较为典型的风景线。一位从事“城市生活与心理健康”研究的学者指出,生活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里,人们一旦生活和工作条件受到限制,应激便会接踵而来,再有职场失意、亲社会行为的支持减少、高离婚率、繁衍扩大的家庭解体,以及种种怪异现象出现等等。所有这些不堪忍受的遭遇,反过来给成人和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越来越大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情绪抑郁、物品滥用、少年犯罪、暴力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

       大概正是看到了人类活动的新变化对健康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46年重新解释了什么是健康,它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缺陷,而应当是“身体、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换句话说就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社会环境确实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我们不能孤立地就身体而身体地关注健康,而必须重视一个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否则身体健康难以得到保障。

       无独有偶,美国上世纪末出版了三卷本《心理健康百科全书》。该书主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教授在前言中指出,应激是个体、周围环境、社会支持结构和文化之间的一种复杂互动。全书所列的96个有关心理健康专题清楚表明,我们现代人应当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决并不是杞人忧天。不信,你可观察一下周边城市人的生活,包括以下现象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闻:许多有“先见之明”的现代人,自己卷入高速运转的旋涡不说,连自己的孩子也不放过:婴儿刚会咿呀学语,父母就下意识到觉得应当对他进行早期教育,希望孩子从小时候起就能在识字、外语、算术、音乐、画图、下棋等方面领先一步……难怪大家活得很累。

       现代人有时很难做到“无忧无虑”,最极端的例子大概是博士生跳楼自杀了。按理说,大学生、研究生、白领雇员和受过多年教育的人,文化水平较高,应当最懂得爱护自己、保护自己。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考研、就业、加薪、升迁、职位竞争等多重压力下,如果性格内向、心理脆弱,不懂得及时宣泄、排解,他们内心承受的负担之大简直……。而家庭、老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呢,不仅不关心他们的心理苦恼,甚至还不切实际地逼迫他们追求完满、追求第一,客观上使他们遭受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然后一步步加剧,患上焦虑症、严重抑郁症,苦不堪言,甚至走上不归之路。这应当怪谁?

      最后再说一下抑郁症。抑郁症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顽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统计资料,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大约为3.1%,在发达国家发病率已接近6%。2002年,全球重症抑郁病患者已有8900多万人,预计在若干年后,发达国家的抑郁症发病率将上升到8%-10%上下。我国也不例外,在西方被人称为“情绪感冒”的抑郁症,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据最新的资料,中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其中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将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高达100万人。

        并非危言耸听:“无忧无虑”好像成了现代人的一种奢望?笔者不禁发问:现代人的外部环境还有哪些欠缺?我们是否应当予以必要的关注和改善?

 

 

文章来源: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9935-44351.html

上一篇:天天有个好心情ZZ
下一篇:兴趣和快乐ZZ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