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fei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ifeichen

博文

寻找心理定律:二十四、动机定律

已有 2651 次阅读 2014-7-21 10:34 |个人分类:心理定律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心理, 动机, 意识, 人性, 定律

人的动机不仅有牵引机制,而且有制动机制,否则一旦干任何事情都“欲罢不能”,最后只有崩溃了事。

研究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部存在着一种负反馈。运动控制神经系统在向人体系统输出运动神经兴奋的同时,也向有关脑区发出抑制性触发,使得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下降。这应该是进化出的一种需求机制——当需要动作时,兴奋水平提高有利于增强动作的效果;当动作完成时,兴奋水平下降有利于放下旧的刺激而应付新的刺激。这就是动机的“过程负反馈制动机制”,即运动神经信息群向人体系统触发之后,自我抑制的过程。

另一种叫做“目标消失制动机制”。当棋局结束了,棋手继续走棋的目标就消失了,动机自然停止;下班时间到了,操作员今天的任务就不在了,工作的动机就随之停止。有时计划中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但却因目标的消失而中止了继续完成的动机。比如,你原计划通过读本书来系统和有效地学习计算机原理的知识,这本来不是你的专业,读了一部分后发现,其中的内容过于难懂,才知道原来设定的目标并不实际,舍弃这一目标,你继续读完的动机也就消失了。

由于一种动机过程是在某一主题下产生的,当该主题在竞争中被其他主题取代时,原目标动机也就结束了。比如你正在公司设计一个产品,突然间火警响了,安全逃生的主题取代了设计主题,原来的行为动机就消失了。

在真实生活中,动机的过程牵引机制、目标牵引机制、过程负反馈制动机制和目标消失制动机制会动态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表现。在第二十一篇的事件当中,电测组的女工最初的动机是为养家糊口而工作(目标牵引);一次次单调重复的操作使其易烦躁和易疲劳(过程负反馈制动);新式跳线盒给她带来了挑战的刺激(过程牵引),这样可以间歇式地抵消重复操作的负面情绪。现代工业心理学对此已有很多研究,但与我们的理论依据、观察角度都不同。

至此,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一个描述动机过程的定律——动机定律

动机是在当前主题下的一种神经心理过程,与意识活动相关的神经活动受过程牵引机制或目标牵引机制的指引,导致运动神经控制系统的输出,并由于过程负反馈制动机制或目标消失制动机制的作用而结束。

作者相信,经过精心设计,这个定律是可能在神经心理学上得到证据的。因为既有的一些实验也许已经提供了某些间接的证据。

科学家们在研究“社会性投机取巧”课题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家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里,6位二年级男性学生坐在各自的单间里,每个人都戴一对耳机。被试者甲通过他的耳机听到研究者说,等他倒数到底时,甲要尽量大声地喊“啦!”还要保持几秒钟。有时被试者甲可能被告知,所有6个人都要喊叫,可是,事实上,其它几个人都被告知不要喊叫;有时他可能被告知,他和被试者丁都要喊叫,可事实上,丁被告知不要喊叫;还有的时候他被明白地告知,这次只有他一个人喊。为了掩盖实际发生的事情,所有6个人每次测验时在耳机上都听到的喊叫声都是事先录下来的叫声。

在实验中,每个学生都单独装有一个仪器,其喊叫的力度都被测量并记录出来。当一名学生相信他是和另外一名学生一起喊叫时,他只用独自喊叫时所发力量的82%。而当他认为所有6个学生都一起喊叫时,他的平均力量输出就减少至独自喊叫时力量的74%。

我们这里不去讨论其社会心理学上的结论,单分析一下典型被试者的动机过程。作为一个被试者,他的意识进入了一个参与实验的主题,这显然是个包含动机过程的主题。在他被告知这次只有他一个人喊时,他的动机目标很清楚——应当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完成研究者的指令,于是指引他的运动神经控制系统把音量发到最大,尽管开始发音后马上就有过程制动机制试图抑制他,但目标牵引机制让他维持到几秒钟后目标完成时才停下;当他被告知这次有另一个人与他同时喊叫,其动机目标复杂了,因为自然地他会想到研究者会听到两个人的声音,即使他发同样的音量,贡献只是一半左右,总音量还要取决同伴的努力程度,于是当有过程制动机制试图抑制他时,目标牵引机制变弱会使他降低自己的努力;当他知道将有更多的人与他同时喊叫,目标牵引机制进一步减弱,故其努力程度进一步降低。

参考阅读:

[35]   陈志飞,《心理定律论——人类本性的科学还原》第六章:动机定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月。

[36]        DanielDurstewitz, A Neurocomputational Theory of the Dopaminergic Modulation ofWorking Memory Functions,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999, 19(7):2807–2822.

[37]        MortonHunt, The Story of Psychology (Doubleday, New York, 1993), Page 400. (中译本《心理学的故事》, 李斯译,海南出版社,1999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9583-813370.html

上一篇:寻找心理定律:二十三、动机的目的牵引机制
下一篇:寻找心理定律:二十五、无形的操纵
收藏 IP: 70.246.231.*| 热度|

1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