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fei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ifeichen

博文

寻找心理定律:十五、自求因果和想象功能

已有 2507 次阅读 2014-6-19 06:40 |个人分类:心理定律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思维, 心理, 意识, 人性, 定律

   巴浦洛夫是二十世纪初著名的生理学家,曾因研究动物消化腺的创造性成果获得了1904年诺贝尔奖。他在用狗做研究对象时,偶然发现狗的唾液分泌会随实验次数的增加而变化。当他的助手给狗食物时,狗吃到食物,会分泌很多唾液;此后又发现这只狗只要看到食物,就开始分泌唾液;再后来,只要听到助手的脚步声,唾液就开始增加。巴浦洛夫敏锐地看到了这里的问题,系统地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了经典条件反射规律。到目前为止,这是被研究得最充分和最坚实的心理学成果之一。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这样解释的:当食物进到狗的嘴里,引起唾液分泌的增加,是无条件的反射,所以像食物这种刺激就被称为无条件刺激;喂食者的脚步声与狗的唾液分泌本来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中性刺激。当脚步声出现后不久食物就呈现了,食物于是引起唾液分泌的增加。如果这样的刺激序列多次重复,狗在注意到脚步声时,不等食物出现就会引起唾液分泌的增加。因为脚步声对狗来说已不再是中性刺激,而是造成食物出现的条件了,即条件刺激,引起了条件反射。这个由中性刺激转变成条件刺激的过程已在无数的被试对象(包括人)和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心理定律论运用神经信息去原理来分析,得出了这样的推论:在同一个主题下被注意的多个概念(如“食物”和“脚步声”)之间更易于相互触发,形成自发寻求相互间因果关系的趋势,由于“脚步声”先被注意,“食物”后被注意,所以前者就自发地被当成了后者的因,后者自发地被当成了前者的果。我们称之为神经系统自求因果的特性。这样的统计性归纳(隐形的或显性的)所形成的因果关系常常会被推翻,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狗对脚步声形成条件反射后,如果得不到食物,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还有一个神经心理要素是想象,它是指在不依赖外界感觉刺激的条件下,靠中枢神经系统中已记忆的内容重构类似于有感觉刺激时的心理状态。如视觉-空间想象、听觉想象、……等等。目前心理学界将这类心理状态进一步划分成了表象和想象两种心理过程,在心理定律论中两种过程归于同一类,统称为想象。

   近二十年来,认知神经科学对视觉-空间想象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比如说,你看见一个苹果,它在你大脑中的视觉加工区域会有一种表达;等苹果拿走以后,你再想象那个苹果,它在你的视觉加工区也会有另一种很相似的表达,这后一种表达与前一种表达有很大的重叠区域。已发现的证据表明,想象的形象在大脑中是以空间分布图的形式来表述的,不是以逻辑或语言描述的形式来表述的。很关键的一点,想象形象比感受视觉刺激需要更强的注意力。

   科学家们对听觉想象的研究也表明,至少有一部分听觉加工区既被用作感受听觉刺激,也被用作产生听觉想象。也就是说,你听一句歌曲与你想象这一句歌曲相比,两者在听觉加工区也有重叠。

   心理定律论认为:想象的实质,就是被注意的神经信息在主题控制下向感觉加工区触发,激活和重组相关的感知觉记忆而造成的心理状态。

   想象并非总是正确的。有个“疑邻盗斧”的成语故事: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后,丢斧子的人在上山的时候发现了他的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因此,错误的想象会造成思维结果的错误。

   现在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思维的三个要素:心理概念,自求因果的特性以及想象功能。接下来,我要分析意识活动如何利用这三种要素组成变化无穷的思维过程。

   参考阅读:

[20]   陈志飞,《心理定律论——人类本性的科学还原》第五章:思维定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9583-804573.html

上一篇:寻找心理定律:十四、心理概念
下一篇:寻找心理定律:十六、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收藏 IP: 70.246.23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