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i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jiong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北京话儿化韵的社会分歧
2012-9-25 19:02
北京话儿化韵的社会分歧
  “合并”就是本来不同音,现在同音了。以下列出统计数据供观赏: 合并百分数 ( % ) 相关数 卡方 显著性 全市 城区 非城区 r χ 2 25.15 31.51 > 20.46 0.126 ...
695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语言的社会调查
热度 3 2012-9-24 23:04
语言的社会调查
  研究语言离不开古今文献资料的探讨,更离不开现实的社会调查和实验研究。这些是语言学和语音学知识理论建设的基础。   语言学的课题很广泛。有些课题是做小题目,例如新闻电视说“晚间新闻”,汉语拼音应该是 wǎnjiān xīnwén 。听到的很像是 vǎnjiān xīnvén 。也就是说,那个 w 变得有点儿像 v 了。其实北京 ...
5894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汉语音高现象趣谈
热度 1 2012-9-24 10:37
汉语音高现象趣谈
  基础知识图解:   过去说两个去声字的“电报”前字是 53 调,后字是 51 调,后来说前字是小 51 后字是大 51 ,理由是各种声调大致都有那种大小变化——这是音域调节的变化。同样“世界、大战、第二……”也会有那种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连说,变化就复杂了。   “那是第二 ...
5448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汉语音高的多重属性
2012-9-23 13:13
汉语音高的多重属性
  基础知识图解;   “中、韩、法、泰”的音高变化连小学生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在语流中,四个“人”都弱读变轻变低了。请注意,“法”后边的“国”很高,其他字后边的“国”都由高到低,形成自然的衰减趋势。这是所谓同化现象。上声“法”声调很低,它需要“国”的高做标杆 儿 ,去映衬出上声的低 ...
46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思想在何方?
2012-9-23 02:10
思想在何方?
  思想只能够到虚拟空间去寻找。它们是个人思维成果,也是社会意识成果。它们是语言文字的内涵。   在客体世界中,人有思维,社会有意识。它们包含各种物质运动过程。其成果只能够在虚拟空间存在。思想是抽象的。它们通常表现为语言文字形态,具有物质性外壳。它们也可能是计算机输出的产品。无论怎样理 ...
2454 次阅读|没有评论
人类信息文明
2012-9-22 09:31
人类信息文明
  众所周知,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我们往往忽略了信息文明的重要层面。人类语言(含文字)属于信息文明。信息技术是今天说得很烂的课题。中国古代使用烽火通信,这是最早的有记载的信息技术。今天通信技术和网络世界都是信息技术的产物。但是要注意,有关信息问题方方面面的核心是语言文字。 ...
292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汉语韵律实例
2012-9-19 12:48
汉语韵律实例
    如果以 乐器 来对应 四季 ,      春天 就应该是 小号 ,      夏天 是 定音鼓 ,      秋天 是 大提琴 ,      冬天 是 长笛 。   注意在四个排比的小句中,句末那些重音主要靠时长加大,也就比小句句首的重音低得多了。四小句句首的四季也是一高一低的,后边的乐器也就有相应的一 ...
422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语言文字的约定俗成
2012-9-19 09:48
语言文字的约定俗成
  语言文字所谓约定俗成,并不是少数人某一次约定的贡献。教科书和词典是记录约定俗成的产物,它们记录的是公众使用语言文字的惯例和规律。真正的约定俗成是人们每一次成功使用语言文字的核实过程和最终成果。   语言的形成靠的是约定俗成过程。个别人在个别场合难免会有背离语言系统的现象。有些人有残疾,不能够地 ...
53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声义统一体
2012-9-17 16:48
声义统一体
   声义统一体是有声语言真实的细胞。    发音、听音等一系列神经生理机制支撑了有声语言。在大脑中,发音、声音、感知、语义等方面的关系肯定是复杂的。走出大脑之后,人与人之间全靠声音的环节建立信息交流的关系。语音的核心是声音,不是发音。即使是正常人,听觉感知对声音都有一定制约关系。那种制约关 ...
537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元音共振峰实测举例
2012-9-16 09:21
元音共振峰实测举例
  以下是女声发音的普通话单元音频谱图,横轴为频率,纵轴为分贝。重要的共振峰至少有4~5个,这里列举第一和第二共振峰:(录音资料来自网上,发音人:王晓霞)   f 0  基音频率;F1、F2 共振峰一、二;方括号内为国际音标 IPA 。图中每一尖峰代表一个谐波,谐波频率不稳定所以呈尖峰图形。几个相 ...
187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1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