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xichuj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ixichujian

博文

家有萌宝——侄子和外甥

已有 3398 次阅读 2014-1-6 15:4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有侄子和外甥,自然有姐姐和哥哥,而且是嫡亲的姐姐和哥哥。作为八零后的城市娃们,可能不能想象。在我生活的农村,这种现象很普遍。可是,每当别人问我你们家姊们几个的时候,我都不好意思讲,不是因为觉得家里人多,而是每当我回答说,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的时候,他们都会很诧异的看着我,然后问我:“你们家都有姐姐、哥哥了,为什么还会有你?”记得第一次被问这个问题是我初中的班主任,最近一次是我的师姐。我很想说我很冤枉啊,当初能不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妈也没和我商量啊。不过,我也很想把这个问题弄明白,有一年假期,我就问我妈:“我有哥、有姐了,为什么还要我啊?”我妈说:“我也不知道,就有了,本来想生个男孩,和你哥作伴的,没想到生了你。”因为我是个女孩,父亲曾经想把我送人,人都找好了,那家人挺富裕的,因为家里只有男孩,非常想要个女孩。那天,中间人来我们家抱我,我妈怎么都不同意,然后对那个中间人说:“大哥,你去看看你就知道我为什么不舍得了。”那人到里屋看了一眼我,出来对我妈说:“妹子,难怪你不同意,这孩子生的白白胖胖,双眼叠皮的,要是我,我也不舍得!”最后,把我送人的计划因为我的“天生丽质”而打消了。每当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同学都会盯着我看好久,然后说:“真的吗?”我使劲的点头,然后补充说:“你应该允许有一种发展是逆向发展吧?”同学也使劲的点点头。不过,老妈曾说过:“小时候长得好看,大了也不会太难看。”我现在以这句话活着。

哥哥在我上大学时候结婚,2008年侄子出生。那天,老哥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正在青岛玩,当天就决定回家。同学都很不理解,他们哪知道那是因为自己成为长辈的虚荣心在作怪呢。记得刚见到小家伙的时候,小家伙皮包骨头,长得并不好看,见了我第一个动作就是闭眼,然后伸了一个懒腰。小家伙小的时候比较闹心,晚上每两个小时就会醒一次,属于典型的不让人省心的孩子。现在,整体上还是很听话的。侄子性格比较内向,一般不爱说话,要和他熟悉了才行。哥哥长期在外地,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才能见面。记得那年回家过年,哥哥一家先回去了,我回家的时候,看见侄子和家人在一起。他妈妈见我回来了,对他说:“小姑姑回来了,快叫姑姑啊,你不是最想小姑姑的吗?”小家伙看了我一眼,害羞地将脸埋在了妈妈的怀里,谁劝也没有用。后来,我出去打水,正打着,看着侄子过来,歪着头,笑眯眯的说:“小姑姑……”当时就把我逗乐了。生活在一起久了,小家伙的本性就暴露了。虽然是个男孩,但他特别喜欢红色,母亲给他做了件红颜色的小袄,大年三十那天给他穿上,他高兴极了,围着大家跑,然后让每个人都抱抱他。有红袄还不行,母亲的红围巾也被他“抢”了去。侄子偶尔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有一次嫂子给我打电话,问起来侄子听不听话,嫂子叹了口气说:“你侄子可牛了,生气了就不理你,叫他小名他都不答应,我问他我叫你你为什么不答应,你侄子理直气壮的告诉我,‘请叫我,孟令铎(他的学名)’”。当时,我就乐了。如今,半年多没见了,又快过年了,小家伙都五岁了,是不是又胖了?

和侄子相比,外甥的性情完全不同。外甥小的时候十分省心,一觉可以睡到天亮。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而且有升级的趋势。他的作息习惯十分规律,每当要睡觉的时候,也不闹,趴在一个地方就睡着了,特别快。外甥嘴特别地甜,见谁就叫谁,和他妈一般大的都叫“阿姨”,年纪大的都叫“爷爷奶奶”。有一年,老姐一家去母亲家送礼,走了时候遇到了一位亲戚,我们谁都还没开口呢,他先看到了,先叫了声“奶奶”,那人十分高兴。不过,我对这件事并不高兴。因为每次外甥见了我都叫我“阿姨”,我说不是“阿姨”,是“小姨”,纠正他半天,我说是“小姨”,他说“小姨”,然后我说叫我什么呀,他不假思索地说“阿姨”。唉,“阿姨”就“阿姨”吧,没有办法。姐姐和姐夫工作很忙,外甥由母亲看着,母亲对他管教很严。不过,小家伙也有对付母亲的种种妙招。有一次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你外甥可聪明了,那天他玩水,正好我看见了,我把他训了一顿,你猜他说什么,他说,我告诉姥爷去!”这么小的小孩子就知道告状。每当外甥干了错事,他都会可怜兮兮、闪动着那双无辜的眼睛对母亲说:“姥姥,我听话,不打。”母亲每当听到这句话时总是哭笑不得。

侄子、外甥,一天天在长大,祝愿他们健康、幸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74517-756456.html

上一篇:我的“美学前沿”作业
下一篇:哥哥牌清蒸鱼
收藏 IP: 60.247.41.*| 热度|

6 刘洋 李学宽 朱艳芳 周立刚 李璐 姚小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