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fan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ofan68

博文

历史文化161:入伏 出伏时间和伏天天数

已有 1577 次阅读 2023-7-29 11:26 |个人分类:历史 文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已经有4个多月没有写原来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博文了。原因是现在强调文化自信,我想在弘扬中医的标题下,写点中华文化、中医方面的想法。于是在用了一年多时间认真思考的基础上,陆续发表了些这方面的博文,挤占了“历史文化”博文的发表。虽然我认为这可能很有意义,但结果是我的博客周点击量由原来5千多、6千多、最高曾上万,降到现在连续3周都在3800以下。真是有点“费力不讨好”的感觉。于是决定再陆续发表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博文。即延缓衰老、弘扬中医,历史文化方面的博文穿插发表。

现在正是伏天,历史文化方面的博文就先说说“三伏”。因为现在基本不用天干地支计日期了,入伏和出伏可能是很多人感觉最没有规律的节日了。

入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便是头伏第一天。比如今年621日夏至,正好也是“庚”日,那20天后的711日是第三个“庚”日,便入伏了。假如某年是夏至的前一天是庚日,那就要夏至后再过29天才入伏。

初伏,或者叫头伏,是10天。关于中伏和末伏,现在常用的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若从夏至到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就是一个中伏。若有5个“庚”日,就有两个中伏,即中伏有20天,加上末伏10天,伏天共有40天。

我特别要说的是,我小时候在我老家那里,与上面说的不一样。入伏与上面说的一样,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我们叫“夏至三庚数()头伏”。但中伏、末伏的计算和出伏与上面说的都不一样。具体是:中伏永远是10天,即相当于永远是一个中伏。处暑节气那天出伏,我们叫“处暑伏尽”。所以末伏的天数是不确定的。按此计算,今年的末伏天数竟达到22天。若仍然是621日夏至,823处暑,但假设是620日是“庚”日,则末伏就是13天了。我把这些内容写出来,是想多留下一点历史记忆。

至于伏天的总天数,按现在常用的方法,是30天或40天两种可能。按我们老家的方法,若夏至和处暑日期不变,伏天总天数应该是33天至42天之间。当然由于夏至到处暑的天数每年不完全一致,三伏总天数也会有点变化。

至于那种方法更科学,应该说差不多,但若仔细分析,或许我老家的方法更科学一点。因为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处暑出伏,就是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更确定的位置出伏。一个地方的气候变化,是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对应的,所以按我老家方法,与气候变化的对应性更好,因此可能更科学一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458-1397105.html

上一篇:延衰老64:60年的顽疾为何显著缓解?
下一篇:历史文化162:伏天干啥活儿?
收藏 IP: 60.25.165.*| 热度|

19 尤明庆 许培扬 武夷山 贾玉玺 杨正瓴 刘炜 聂广 高宏 张晓良 周忠浩 郑永军 朱晓刚 杨学祥 江勇 刘山亮 宁利中 张士宏 康建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