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虑到积雪野外实测数据的重要性,项目和课题组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在2021年春季开展一次积雪野外观测。我们效率很高, 3月22日召开了野外工作讨论会,确定了主要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线路积雪调查。2.可可托海站开展积雪分布观测、积雪层雪密度、含水量观测。3.积雪小流域选址及相关观测仪器按照位置确定。4.调研河道和沟道冰的分布状况。查阅天气后(图1),觉得25日后新疆天气适合开展野外工作,决定25日开始野外工作。23日准备一天,24日上午主要人员就出发到了新疆乌鲁木齐。和乌鲁木齐相关人员汇合。野外考察车辆已经提前联系好了,都是适合野外考察用的普奥多越野车。25日一大早,车辆已经集结在宾馆前,人员清点完毕,我们直奔目的地富蕴县的可可托海站。考察人员包括中科院西北院的赵求东、李晶,西北大学的两名研究生周刚和蒲旭凡,新疆沙漠气象研究所的卢新玉老师、魏刚老师,新疆大学还派了三名研究生参与,队伍还是蛮庞大的。
图1 22日查阅的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5日全国降水预报图
从乌鲁木齐到富裕有近700公里路程,司机师傅一路没有有休息,希望能早点到达富蕴县城,好提前准备一下相关物品。我们询问了司机师傅沿途的路况,以及沿途是否可能有比较厚的积雪。得到的答案是沿途是戈壁沙漠,没有积雪。果然,我们见到的是隔壁沙漠景观,我们穿越了准葛尔盆地的东侧,一路上没有见到积雪。
25日晚到达富蕴县城,26日一大早我们便开始往可可托海观测点走。因为是旅游景点,路还是不错的。路边的河道还有厚厚的冰层覆盖。我们测量了河道宽度,冰层的厚度。这个作为基础数据,对开展河道冰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
图2 额尔齐斯河源区河道冰测量
在可可托海观测站,我们看到了像棉被一样的积雪。覆盖在整个视野范围之内。考虑到积雪分布的空间异质性,我们对划分了观测区的主要下垫面类型,针对不同下垫面类型开展了积雪深度,积雪密度和含水量的测量。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
图3 可可托海附近不同下垫面类型下的积雪覆盖状况
我们这个可可托海是著名的额尔齐斯河的源区。由于积雪丰富,地表径流很大一分部分都来自融雪径流。水文局在源区建立了库威水文站来监测河流径流。我们所的沈永平老师团队与水文站合作,在水文站附近建立了积雪和气象观测站。我们驱车前往该观测站参观学习。为他们坚守野外,吃苦耐劳的科学探索精神所折服。
图4 在库威水文站前的积雪和气象观测站前合影
初步分析,我们获得了可可托海地区积雪分布和积雪属性的变化特征。针对可可托海区域主要的地表类型,坡地,湖面,草地,沙枣林地,葵花地进行雪深和雪密度测量。坡地积雪深度最大,为37cm,草地积雪深度最小,27cm。最大最小雪深有10cm的差异。雪密度的差别不大,湖面的雪密度最大,为0.30g/cm3,坡地的雪密度最小为0.28g/cm3。
图5 不同类型下垫面积雪属性特征
根据雪坑观测可以看到日内变化过程。积雪消融开始前,雪密度随高度增大,在离雪表面5cm左右达到最大值。含水量在1%-2%之间变化。 消融开始后,雪密度在雪表面处达最大值,然后随高度下降减小。此后随高度减小而波动变化。 液态水含量则表现为波动变化的特征。
图6可可托海积雪属性日内变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2 16: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