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家发现新元素
郝炘 2008-2-2 06:50
既然挑战别人翻译,不妨自己也试一试,算是与科学网读者春节联欢,祝大家新春快乐。 一个主要研究机构最近宣布,科学家发现了迄今已知的最钝密的新元素,并把它命名为Bushcronium ,元素符号为 Wb : Wb 由 1 个中子、 12 个副中子、 75 ...
个人分类: 英译中|8496 次阅读|9 个评论
国内媒体对科学根本不感兴趣
郝炘 2007-11-13 14:21
(国内的各种媒体,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小报,为一张老虎照片炒得热火朝天,对11月8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电子版上的一篇真正的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却完全不关心。只有科学网登了一下我译的新闻通稿。转载如下:) 烟粉虱成功的奥密:如何成为世界上最具入侵性的物种之一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小组在《科学》描述了 ...
个人分类: 评论|7713 次阅读|9 个评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报道有误
郝炘 2007-10-10 01:38
《科学时报》关于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报道用的副标题是:英美三名科学家因干细胞研究分享该奖,(报道见: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10817401792191043.html?id=191043) 有意无意地给干细胞研究的炒作加油了。 诺贝尔基金会奖励的是theirdiscoveriesofprinciples&nbs ...
个人分类: 未分类|6028 次阅读|6 个评论
MIT的恶作剧传统
热度 1 郝炘 2007-10-4 13:45
王鸿飞介绍的发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化学楼的课堂恶作剧,是一个专在纽约搞恶作剧的团伙干,这个团伙成立于2001年,他们的恶作剧录像在YouTube上能看到:http://www.youtube.com/user/Prangstgrup 麻省理工学院恶作剧的传统要悠久得多。这些恶作剧在MIT被称为hack,定义是aclever,benign,and  ...
个人分类: 评论|1141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美大学帮助研究生快点拿到博士学位
郝炘 2007-10-4 09:38
《纽约时报》今天登了JOSEPHBERGER写的一篇题为“探索缩短获得博士学位时间的途径”的报道。与现在关于国内博士质量的热门话题有点关系,摘编译如下。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认识这样的学者:他的头发已开始变白,下巴也开始下垂,但他还在奴隶般地工作,撰写着意在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杰作,而我们只是希望他最终能拿到 ...
个人分类: 英译中|9055 次阅读|4 个评论
数字游戏
郝炘 2007-10-1 08:55
《人民日报》记者杨健最近报道了科技部发布的一些统计数据:“科技部:近五年我国科技实力大幅提升”,比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人多,人力资源居世界第一也算新闻?科技人力资源都包括哪些人,包括研究生吗?) 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 ...
个人分类: 评论|525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创新与宽容失败
郝炘 2007-8-30 11:59
最近人大常委会讨论《科学技术进步法》的修订,提出为了创新需要“宽容失败”。不知各位网友对此有何见解。 宽容什么样的失败?是想法好、但一时没有做出结果的失败,还是想法也许就有问题的失败?如何判断想法好不好呢? 在美国,科学家申请研究经费,同行评议时往往有些是根据这申请人过去的track record(也 ...
个人分类: 未分类|8312 次阅读|9 个评论
万钢部长带了个好头
郝炘 2007-8-29 10:41
从报道“万钢:跨国技术联盟正成为高技术领域主要创新方式”(见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828172445733188023.html?id=188023) 中看到万钢部长没有把“科技”作为技术的代名词,很好。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发展领导人的带头作用,也许能帮助改变国内将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的陋习。借此机会老调重弹:将一篇曾发表 ...
个人分类: 评论|8812 次阅读|4 个评论
按需分配:资本主义大学能做到、社会主义大学却做不到
郝炘 2007-6-26 05:53
美国大学在录取学生和给与资助上常用的方针是:录取不看经济条件(need-blindadmission)、资助按经济需要分配(need-basedaid)。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所有被录取的学生都上得起大学。近年来,美国大学为增加代表低于适当比例的少数民族(比如非洲裔和拉丁裔)学生的人数而采用的AffirmativeAction ...
个人分类: 评论|7496 次阅读|4 个评论
在哪里发表论文不重要、重要的是发表什么
热度 3 郝炘 2007-6-23 00:51
郝炘 为了避免发表韩国黄禹锡等的造假论文的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美国《科学》杂志编辑部去年宣布,对“高风险”投稿将采用特别的审稿措施,包括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图像、或有关材料,以及说明论文每个署名者的贡献等。高风险投稿包括有出乎意料或反直观结果的论文(也包括可能有大的新闻或政治意义 ...
个人分类: 评论|9327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