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inapubmed 0代码在线绘制160+科研图

博文

癌症相关论文导读:夜班工作和乳腺癌

已有 1453 次阅读 2020-2-9 10:18 |个人分类:每日文章导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癌症, 论文, 文献, PubMed, 肿瘤

索科特拉龙血树树脂提取物对口腔癌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效应

来自不同分期乳腺癌患者血浆样品的拉曼光谱

褪黑素抑制体内胃癌肺转移

CB2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中的致癌作用

线粒体在肝癌干细胞中的作用

雄激素受体基因甲基化与结肠直肠癌风险相关

厌食症和癌症患者

FZD7过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不良生存相关

HMGCS2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基因起作用并在前列腺癌中具有预后效果

TRIM50充当一个新型Src抑制基因并抑制卵巢癌进展

高通量测序鉴定乳腺癌分泌的外泌体LncRNAs启动肺转移前微环境形成

长链非编码RNA DILC抑制膀胱癌细胞进展

辅酶在癌症代谢中的作用

石蒜碱通过调节miR-186/CDK1轴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

敲低基膜聚糖抑制膀胱癌增殖和迁移

18F-脱氧葡萄糖PET在头颈癌中的预后作用依赖于HPV状态

DCLK1在结肠直肠癌发病机制,诊断过程和预后分层中的重要作用

Caspase-8基因型对台湾结肠直肠癌风险的贡献

IGF-IEc表达与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相关

粒子载体盐霉素特异性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 231

MicroRNA-449a及其潜在靶基因HDAC1在结肠直肠癌患者中的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相关

ECCR1和NFKB2多态性作为波兰人群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Urolithin A以p53依赖和非依赖方式诱导前列腺癌细胞死亡

CNOT3通过抑制RIPK3表达促进肺癌顺铂耐药

呋喹替尼在结肠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

长链非编码RNA CASC9通过调节miR-215/TWIST2信号相关TGF-β表达促进转移以增强乳腺癌进展

辛伐他汀和二甲双胍联用协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

TRIM24作为一个独立的前列腺癌预后生物标志物

夜班工作和乳腺癌

ProGRP对于不同阶段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TIPE1通过下调ERK磷酸化抑制乳腺癌增殖并预测预后良好

异泽兰黄素通过激活YAP1下调microRNA-21以抑制肾癌生长

DNA甲基化,结肠癌和地中海饮食:来自EPIC-Italy队列的结果

在胃癌诊断中具有潜在作用的新型lncRNAs的计算鉴定

泛癌症分析鉴定了端粒酶相关标签和癌症亚型

ABCG2适配子选择性递送阿霉素到耐药型乳腺癌细胞

LINC00511敲低预防宫颈癌细胞增殖并降低紫杉醇耐药

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相关的基质分子标签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前列腺癌基因组学:比较来自3个分子试验的结果

USP39促进卵巢癌恶性表型和卡铂化学抵抗

通过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与结肠癌相关的特定模块和显著基因

miR-221-3p通过靶向p27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

TGF-β/miR-143-3p/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轴是人卵巢癌中的一个治疗靶标

miR-323a表达增加通过抑制c-Met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

氟西汀选择性诱导人结肠直肠癌细胞中p53独立的凋亡

MicroRNA-1197下调通过上调HOXC11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作为一种抗癌药物靶标的构象研究

RANK信号在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

在乳腺癌中利用DNA修复缺陷:从化疗到免疫治疗

EIF3C基因在前列腺癌肿瘤发生期间的预后意义

低密度脂蛋白在乳腺癌发展和治疗中的新兴作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病毒相关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PLEK2通过EGFR/CCL2通路促进胆囊癌侵袭和转移

六十秒...前列腺癌筛查

长链非编码RNA GAS5过表达通过吸附miR-106a-5p通过Akt/mTOR通路抑制胃癌肿瘤发生和发展

DHX33与AP-2β相互作用以调控Bcl-2基因表达并促进癌细胞生存

通过染色体不稳定性观察癌细胞进化

DNA损伤因子RNF8在癌症发病和进展中的功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7141-1217692.html

上一篇:癌症相关论文导读:PARP1:一种潜在的胃癌生物标志物
下一篇:癌症相关论文导读:狗蔷薇提取物对人肺癌和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抗增殖和促凋亡效应
收藏 IP: 101.88.16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