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cit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rtcity 大道至简 静水流深 时空地理 人文城市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置顶 · [转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魔方”的基本概念及框架
2022-12-2 17:29
摘要: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一环,面对新时代全球尺度的远程联系、时空压缩与社会经济重构,传统的研究框架急需转型和升级。借鉴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远程耦合和星球城市化等理论,从复杂性科学视角出发,首先解析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内涵,进而从空间、时间、表象和组织四个维度 ...
4510 次阅读|没有评论
JCLP最新发文!揭示中国大部分地区正在打破“可持续发展三难困境”
2025-5-6 10:46
题目: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rough the lens of synergies and trade-offs 期刊: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DOI : 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5.145634 亮点 Ÿ 构建新方法探索了社会、经济与 ...
9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中国科学报:科学家发现人与自然在中国大部分区域走向和谐
2025-1-22 14:55
作者:田瑞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22 近日,中国 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海猛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提出了一个人地关系评价的新方法,对2000—2020年中国网格尺度的人地关系进行了系统评估,发现人与自然在中国大部分区域正逐步趋于和谐。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人居》。 理解人类与 ...
837 次阅读|没有评论
1km网格尺度人地关系评价,显示2000-2020年人与自然在中国大部分区域走向和谐
2025-1-5 22:12
【研究亮点】 Ÿ 采用改进的四象限法量化了中国网格尺度的人与自然关系 Ÿ ...
878 次阅读|没有评论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2024 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2024主要结论
2024-7-22 23:16
自 2016 年以来,全球版《 可持续发展报告 》(SDR) 提供了最新数据,用于跟踪和排名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表现。今年的版本是由SDSN发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中心的一组独立专家撰写的。它聚焦于联合国未来峰会,其开篇章得到了100+全球科学家和实践者的认可。报告还包括两个专题章节,分别与可持续发 ...
225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基于活力三角模型的中国城市活力评估
2024-7-1 15:44
城市承载着人类发展文明的核心内容,城市的繁荣和活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目标 。充满活力的城市不仅可以吸引各类企业、资本、人才等要素,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创造力,也有助于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居民福祉,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近些年城市活力成为城市管理部门和学界普遍 ...
1812 次阅读|没有评论
Science:全球边境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严重滞后
2024-6-25 09:52
2024年6月21日,我们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global border regions”(全球边境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评论性文章,以Letter形式刊出。 文章在总结全球边境地区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地区冲突、资源争端、边境隔离等因素严重影响了边境地区 ...
1489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国国家地理:如何降低城市水泥森林的碳排放?
2024-5-13 15:30
随着中国近30年的快速城镇化发展,城市的高层建筑如同水泥森林在全国各个大中城市拔地而起,重绘了天际线,改变了城市生活。目前我国的超高层建筑(100米以上)占全球总数比率超过60%,全球十大高楼中我国就占了5个。密集的高层商务及住宅楼宇为我们提供了高效的办公和生活场景,尤其是CBD(中央商务区)成为了很多城市超高 ...
17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活力三角:城市活力评估的新框架
2024-4-25 15:09
摘要: 城市活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福祉。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它,本文从城市有机体的视角定义了城市活力,类比自然界的生命系统提出了城市 “ 活力三角 ” 概念框架,包含 生长代谢、多样性和流动性三个关键维度。通过整合多元异构数据,设计了包含人口、经济、社会、政府、环境和外部 ...
2717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6-24 1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