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ron30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aron300

博文

对网络监督的反思

已有 2638 次阅读 2011-10-15 23:2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网络, 周正龙, 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 躲猫猫事件

    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正式确认推动网络实名制,表示今后对于新闻跟帖须先登录,并逐步规范实名上网和ip地址登记制度。大家的焦点又看待这个网络实名制,其实这个网络实名制可能和前段时间的艳照门、兽兽门和很多不雅照等等联系起来,可能真的是有必要的;然而和言论自由,加强思想控制联系起来,却似乎又在反映政府害怕网络,但前段时间有个调查问现在的官员害不害怕网络,惊人的答案是不害怕。可是我觉得网络实名制不实名制的问题到不是根本之所在,或者联系到现在大家对网络参政和网络监督情有独钟,认为这是开启民主渠道的又一重要的力量,甚至要上升到理论高度来研究如何实行网络参政与监督,把它上升到制度高度。

       但是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如今的网络参政和网络监督到底居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它究竟是不是一种正式的参与渠道,我想网络参政和监督只不过是一种非正式的参与渠道,可是我们却希望通过一个非正式的渠道来扭转现有的参政困境,不能不说一种无奈的选择,固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网络监督看到网络的力量,从陕西的周正龙拍虎照到躲猫猫事件,从周久耕的言论到经济适用房抽号作假,从“宝马撞人案”到“欺实马”等等不胜枚举的事例中确实感受到了。但是问题是这些原本可以正常监督渠道应该解决的事情,却被无奈的推到网络监督上,甚至是在公然挑战我们公众的智商,不能不说是种悲哀。我宁愿网络监督这种东西不存在,而让我们的正常的监督渠道能够发挥作用。我不是说网络监督和参政不重要,而是在我国当今体制下,缺乏正常渠道的情况下,空谈网络监督是没有意义的。至少我这么认为网络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期望它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不可能的。我认为网络存在目前这么几个缺陷:(1)网络的渗透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说以往由于政府网络安全意识不高造成政府内部信息外泄,随着他的严密反而逐步屏蔽了,或者在网络上采取谨慎行为。就像以前网友通过网上的政府工作照上发现官员们抽的烟很名贵,现在就干脆照片上不出现烟,或者特供些没有品牌的烟,这样就没办法查了,这就是你依靠网络只能在外围转圈圈,根本进入不了核心。好比你站站墙头偷看邻居家一举一动,原来由于邻居没有把墙建得多高,没有把窗帘拉上,所以被你看见了,现在呢我把围墙起高来,再把窗帘拉上,你再也看不到了,因为你没办法把墙推倒,没办法把人家的窗帘打开,无外乎就想着能发明什么透视镜而已。这是因为我们建立在私权利的基础上,人家对自己的隐私保密有正当性,但是对于政府来说这种隐私的保密却不具有正当性,但是我们却在正式渠道中没有推翻围墙和掀开窗帘的权利,让所有的政府行为在非阳光下进行而我们没有办法。(2)网络政治事实上是一种眼球政治,因为网络事实上就具有传媒的效果,如何吸引大家注意力,往往依赖事件的重大性和普遍性、依赖言语上的渲染和夸张等等,所以就目前网络所掀起的问题,哪项不是这种情况导致的,而很多细小的、平凡的、身边的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网络上却是很难显现出来。同样的冤狱,可能对于佘祥林和赵作海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居然杀的人活着回来了,个案是挽救了。可是这些都是头痛医头的问题,试想还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冤狱,又有多少被关注到呢,又能期望改变么。(3)网络参政和监督,事实上是强化了政府在政策的主导作用。因为最终的改正权掌握在政府手上,而网络仅仅是批判权。网络只是给的外压,而无法实际影响决策,如果政府认为事件的棘手性,就会采取冷处理,最后等网络热情消减,自然也就不了了之。如果压力太大,其实这种压力多半来自上级,如中央有批示,上级有批示,这样才马上才有行动。也就是我们在依赖网络监督的同时,还是在期待官员中有“包青天”,没有青天,至少希望他们能知错就改,但是可笑的是民众是这么想的,官员不是这么想的,他们会把纠正冤假错案也当做他们的政绩来宣传。“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这是国际歌中唱到的,我们依赖网络监督和参政,事实上我们在强化政策解决过程中政府的主导力量,而忽视我们应该通过正式渠道来控制和监督渠道。

       所以我们一方面看待网络参政与监督带来的积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必须建立在正式参与渠道健全的基础上,才会有更大作为。同样的对于网络实名制来说,空谈它的利弊是没有什么用的,而在于网络实名制能否用到它真正应该用的方面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6022-497258.html


下一篇:对王阳明的心学思考
收藏 IP: 113.108.1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