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荣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唐世荣 为了祖国的泥土更加芬芳

博文

“面子”真的伤了我国博士教育的“面子” 精选

已有 6849 次阅读 2010-12-3 20:11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教育, 质量, 面子


         所谓“面子”脸面,即头的前部。词典上的解释有“事物表面、体面光彩,情面”等解释,在社会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古今中外,无人不好面子,但是面子真正能渗透到各种制度之中,恐怕为数不多。我国算是较为典型的一个。在我国,面子充斥整个社会,与规章、制度、甚至法律进行最原始的角逐,由于面子有着金钱、权力、声望做盟友,所以面子常常略胜一筹,让对手灰溜溜地败下阵来。这在教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其中博士教育尤为突出。
        招生时录取合格者,这本是最正常的规则,但这时,面子就会悄然而至,导师就算有些正义感,不顾及自己七大姑八大姨的面子,也不能不顾及同行的面子。这些同行日后难免抬头不见,低头见,要是哪天项目评审的风水转到他那里怎么办?他也不能不顾及师长、上司的面子。老师有教导之恩,辛苦一生,如今求到自己头上,自己怎能冷酷到底?上司是学术前途和官场仕途的领路人,人家手里有各种关系,这个面子怎能不给?如果行政官员好学上进,也想弄个博士帽戴,这面子就更要给,而且都是给得全心全意、喜不自胜。对这些考生,导师和招生单位有苦难言。行政官员手中控制着大量的资源,为了争取更多资源,招生单位不得不想方设法拉关系,“跑部钱进”的同时,拿着文凭向行政权力寻租,使博士这一崇高学位变成权力的附庸。另外,财大气粗的商人面子也得给,日后人家给个机会,就能收得盆满钵满;社会名流的面子还得给,保不准他日后有意提携。总之,各方神圣的面子使不合格考生顺顺利利地被招收进来。
        按说人和人差距也不大,虽然入学不合格,但如果学生入学后,严格要求,没准也能学有所成。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这些学生大多无心学术,只求混个文凭。而且他们的家庭背景又使其目中无人、我行我素。“我爸是李刚”的潜台词表现于举手投足之间。导师看在眼里,却也碍于面子,无法严格管理。对官员学生,那不但管不得,还要鼎力相助。实在不行,就亲自操刀,毕竟人家领导日理万机,不屑于学术等繁琐之事。几年的博士教育,在面子的笼罩下也是顺风顺水。
        好不容易熬到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也都是关系中人,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给导师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将来自己的学生答辩岂不是也要人家给面子。另外,这个世界有谁会和有权、有势、有钱、有名的学生过不去呢?看看差不多就过了吧。临别还会叮嘱:“回去别忘了问候某某。”或是“一直想去拜访某某”。若是官员答辩,那结果会是空前一致,有几人不是谄媚地密切配合,没准还会给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评语。于是,那些不脱产,白天工作、晚上应酬的在位官员博士生,最终几乎无一例外地顺利通过答辩并毕业。面子冲破了博士教育最终的学术堡垒,将学术的尊严践踏于足下。既然答辩委员会已经通过,学位授予单位也就顺水推舟,况且单位也很有眼色,谁有什么背景,单位也心知肚明,该照顾的还是要照顾,将来单位也是要求人的,今日我给人面子,他日人比给我面子,许多事情就好办得多。又一批没有达到博士水准的“亚博士”在面子的烘焙下闪亮出炉。 
        面子的魅力如此之大,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同时也让无数不合格的学生获得了不合格的博士学位。这在中国的博士教育并非个案,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样的教育质量怎能不堪忧?这样的博士学位又怎能在社会中表现其真正的价值,又怎能在国际学术领域获得应有的声誉。
        套用张爱玲语,博士教育是一件华美的衣袍,但上面爬满了面子这群虱子。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446-390027.html

上一篇:两种农作物种植方式,两类消费群体,谁之过?
收藏 IP: .*| 热度|

18 任胜利 刘进平 蒋永华 孙学军 梁建华 逄焕东 张晓锋 毛培宏 唐小卿 吕喆 黄晓磊 许培扬 齐霁 刘广明 曹建军 侯振宇 sunnyzhu lftk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