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tuhy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jtuhyg

博文

[转载]霍松林与裴慎的“沙坪相会”

已有 1185 次阅读 2023-11-10 11:4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霍松林与裴慎的“沙坪相会”

文/刘仁义

  霍松林(1921-2017),甘肃天水麦积区琥珀乡霍家川人,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教育家,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关西夫子”“文坛泰斗”。1945年于天水国立第五中学毕业,考取中央大学中文系。

 

  霍松林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裴慎(1917-1989),字慎之,甘肃天水武山县洛门镇裴家庄人。甘肃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曾任甘肃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常委。著名医学家、文学家、书画家,被称为“陇上名医”和“陇上板桥”。人们尊称慎公。1937于甘肃省立第一中学(兰州一中)毕业后,考取中央大学中文系。因抗战爆发,学校西迁,未能入学。

  裴慎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霍松林与裴慎,虽两家相距百余公里,但他们同出生于渭河沿岸、中医世家。其父同为清末秀才,一生悬壶济世,又兴办教育。两人都天资聪颖,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怀报国兴国之志,挚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反右”、文革期间,又同遭厄运。
  历史有缘,1984年秋的一天,这两位神交已久,有着许多共同志趣,却未曾谋面的乡贤达士,由著名学者、慎公诗友、甘肃省诗词学会会长袁第锐作陪,欢聚于兰州大沙坪慎公寓楼,把酒畅叙,吟诗作字,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夜晚。自此结下深厚友谊。
  两位先生的“沙坪相会”,如同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以文会友、君子之交的故事一样,留下了一个文人相亲、坦诚以待的动人故事,成为传颂于陇上文坛的一则佳话。
  
 

  沙坪相会合影照:裴慎,霍松林,霍夫人胡主佑教授,袁第锐(从左至右;裴新梧提供)

  

  相知已久,一见如旧交。据霍松林先生书赠慎之先生的五律条幅记述:“慎之乡兄,精岐黄,师李杜,神交久矣。今来兰州,忽枉华章,因趋访,畅叙于大沙坪寓楼,留饭合影,吟诗作字,极一时之乐。”
  霍先生在为裴慎诗选《风雨集》撰写的《序》中写道:“余与慎之相知已久,而只有一面之缘。1984年秋,余赴兰州主持唐代文学研究会,慎之于报端见采访记,折简相邀,遂请袁第锐先生领路,驰车前往。一见如旧交,设盛宴相款,谈论甚欢。余赠以五律,慎之酬和,五叠原韵,犹未尽兴,复作《鹧鸪天》词记其事。见其楼前新植花卉果树,约余他年重来,当于花间睹酒赓歌,摘鲜果以助吟兴。”

 裴慎诗文集《霍松林:序》

  消夏  霍松林

  昔日泥窝子,今时宁卧庄。

  红楼围绿柳,曲槛绕回塘。

  入圃繁花艳,窥园硕果香。

  招邀谢贤主,小住纳新凉。

  步霍松林教授《消夏》原韵四首  裴慎

  甲子(1984年)初秋,霍松林同志在兰州开罢唐代文学学会,枉驾大沙坪见访,并书赠《消夏》五律,因步韵抒怀,惜别。

  (一)

  老来逢盛世,处处是康庄。

  村舍通山径,沙坪傍水塘。

  明轩不弃远,清韵永留香。

  挥手长安去,高风播五凉。

  (二)

  悬壶五十载,安老此山庄。

  移石学群岫,导泉作小塘。

  客来薄酒进,自种鲜菘香。

  君若明年至,瓜甜消暑凉。

  (三)

  抱瓮不辞苦,空谈笑老庄。

  丹心寄药圃,白发伴陂塘。

  酒后挥毫健,花前得句香。

  尧天多雨露,杏苑不荒凉。

  (四)

  三世青囊业,不羡午桥庄。

  羸马识前路,弱鳞乐短塘。

  河山无限美,草木有清香。

  采药吾将老,此中无炎凉。

  兰州是霍松林的旧游之地。抗战中期,先生第一次来兰,缅怀霍去病的赫赫战功。这次来兰,霍松林看到了兰州的新貌,作七律二首。

  重游兰州(二首)   霍松林

  (一)

  皋兰山下看惊涛,年少鏖兵忆嫖姚。

  旧地重游容貌改,新风初创画图娇。

  虹桥压浪黄河静,绿树连云白塔高。

  建设文明齐努力,欣逢盛会集英髦。

  (二)

  金城何用锁雄关,开放宏图纳九寰。

  学海冥搜千佛洞,文坛高筑五泉山。

  速传信息追欧美,广建功勋待马班。

  莫道西陲固贫瘠,要将人巧破天悭。

  

  据《裴慎诗文集》记载,这次会议期间,适逢甘肃省唐诗研究会成立,霍先生应邀到会,慎之先生出席会议,并作诗以和霍松林先生。

  步霍松林教授《重游兰州》原韵兼呈与会诸公以申贺忱  裴慎

  (一)

  雷雨十年起怒涛,收场丑剧耻张姚。

  不闻鼙鼓千家斗,又见江山万里娇。

  丝路重开华夏美,文坛应进盛唐高。

  神州李杜光芒在,探得骊珠仰俊髦。

  (二)

  早见春风度玉关,三陇已非旧宇寰。

  高举红旗四化路,广栽绿树万重山。

  丹心共振兴华志,紫气东来柱史班。

  引领群贤唱泰斗,金声掷地岂能悭。

  “他年重来”成梦想,真情作序寄哀思。“沙坪相会”,升华了两位先生的友谊,彼此时有诗词唱和。1984年秋末,慎公大病住院,出院后接霍松林先生书赠五律条幅一轴。此诗记录的正是此前相会之事。

  开缄章句美,入户术苓香。

  爱国还医国,诗囊伴药囊。

  虫沙同历劫,葵藿自倾阳。

  余热犹堪献,休嗟鬓有霜。

  诗后题款道:“慎之乡兄,精岐黄,师李杜,神交久矣。今来兰州,忽枉华章,因趋访,畅叙于大沙坪寓楼,留饭合影,吟诗作字,极一时之乐。作此记之,即希两正。甲子秋 霍松林。”
  

 

  霍松林书赠慎之的五律条幅(裴新梧提供)
  

  捧读书作,慎公无比感动,即作《鹧鸪天·病起答霍松林兄函》一首致谢。

  华章忽至慰遥思,正是下床学步时。

  揽镜乍惊失旧貌,拈毫先写告存书。

  抢救室,一月期,荒凉三径归来迟。

  生花墨宝五言句,早挂中堂赖老妻。

  没想到沙坪一晤,竟是两位先生唯一的一次见面。1989年1月23日,慎之先生因病逝世。两人相约“他年重来”,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1991年,裴慎诗选《风雨集》付梓在即。其子裴正学遵父遗嘱,将该书稿寄奉霍先生求序。正学先生在所附书信中写道:“先父遗嘱:请霍老为诗集作序,我始放心。”接此,霍先生非常惋惜:“诸务丛集,迄未践约,慎之已归道山矣!”他十分感伤地写道:“余读而悲之。昔人谓‘传世遗文胜托孤’,非虚语也!余虽拙于作序,又安能不为喤引以慰慎之之灵乎?”

  霍先生的《序》,深情追忆了其与慎之先生的“沙坪相会”与诗词情缘,对慎之先生的诗词创作和医术医德,作了鞭辟入里的评点。通篇饱含着霍先生对这位家乡英才的无比关爱和对其不幸逝世的深切哀悼。

 霍松林书写《裴慎医师诗词选》序(局部)(选自霍有光编《霍松林碑记序跋墨迹拾遗》)

  

  一代“文宗”,详解慎之诗词。《序》对慎之先生的学养及诗词给予高度评价。《序》中说:慎之工书善画,尤长于诗。其少作得法乳于白香山。《卖水翁》(指慎之写于1941年的《卖水夫歌》)嗣响《卖炭翁》,而愤世怜贫之激情尤有过之。中年以助党整风蒙覆盆之冤,继陷十年浩劫。先生感叹“一生图报国,垂老生存难。伏枥生梦想,夜夜到延安”。拨乱反正,先生诗兴洋溢,所作七律,意境宏阔,佳作络绎。“扫尽浮云天更碧,澄清浊浪水不黄”“万里征程同跃马,九州化雨更宜人”“奋进不知老将至,对景常觉春又来”诸联,雄健爽朗,不减盛唐风韵。七绝尤多佳作,如《郊游》“踏青溪畔杏花香,寂寞一枝出短墙。遥望桃林红一片,群芳毕竟胜孤芳”及《对菊》“傲骨天生不染埃,西风吹绽黄金蕾。生来就在茅檐下,不与高人一样开”诸章,清新俊逸,自成高格。

  霍先生对慎之诗词精彩而独到的点评,是对慎之诗词最好的解读,大大地提高了读者对慎之诗词文学地位的再认识。正如慎之长子裴正文写给霍先生的信中所述:“我们相信,霍老的‘序言’和先父的诗词,一定会如同双星互映,永垂后世。”

  

 

  慎公书法作品(裴新梧提供)

  

  同出儒医之门,盛赞仁者仁声。《序》赞慎之,学兼众长,博学多能。对中医载籍,能博观约取,参以西医之长,融会贯通。其著述宏富,成一家之言。是一位集“仁心、仁术、仁声”为一身的学者。

  霍先生写道:“余出生于儒医之门,常记先君教诲:‘医为仁术,诗为仁声’。必有仁者胸怀,始能尽心竭力。以仁术寿世,以仁声化民。古之良医多能诗,非偶然也。读慎之‘甘作医林一小兵,驱瘟犹可请长缨’‘欲解病情自身验,要知药味亲口尝’‘放踵力争仁者寿,劳心常系病人忧’诸句,诚精于仁术者之仁声也。”

 

  慎公赠与作者的诗书画作品

  

  斯人已逝,佳话永存。塔山黄河迎远客,沙坪康庄遇知音。把酒言欢庆相会,吟诗作字抒豪情。如今,两位先生的“沙坪相会”已过去近四十年。其中的裴慎之、霍松林、胡主佑、袁第锐等四位主人公都已作古。但这个温馨而美丽的故事,仍那样鲜活生动,留给我们诸多的感慨与启示。它不仅彰显了两位先生渊博的学识与飞扬的文采,更令人称羡的是,他们之间坦诚以待、惺惺相惜的那份人间真情。特别是,作为享誉海内外的一代文学大师霍松林先生,为慎之,这位只有一面之缘的乡兄不幸逝世无比感伤,为未能践约再会倍感惋惜,为告慰老友灵魂而真情作序的君子之风,更令人十分感动。霍先生为《裴慎诗选》所作的序,成为后人研究裴慎的重要文献。

  霍松林与裴慎,两位陇上英才“沙坪相会”的故事,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它不仅凝结了霍松林和裴慎这两位当代陇籍大先生的诗词情缘与深厚友谊,留下了两位先生珍贵的传世诗文和墨宝,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们展现了两位先生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君子人格与大家风范,是一个值得传给今人后世的美丽故事。

  

 

  作者简介:

  刘仁义:甘肃武山人,1982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曾就职于陇东学院、河西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等高校。曾与慎公有友好交往和书信往来。

  

  参考文献:

  张尔进 编著《裴慎诗文选》,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

  裴慎诗选《风雨集》,敦煌文艺出版社,1992

  漆子扬 编《【纪念裴慎先生诞辰105周年】裴慎先生年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1409156.html

上一篇:旬阳“中华天然太极城”感赋
下一篇:游西安交大东亭
收藏 IP: 219.245.134.*| 热度|

1 葛素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