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凡为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hualei 我知我无知

博文

自己的研究方法和一些认知

已有 3798 次阅读 2012-5-12 19:15 |个人分类:交叉科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自然界, 东西, 自然科学, 海纳百川

昨天和一同学聊天,其通过看我的论文,窥见了我的研究方法,然后给我很多有益的建议,越来越感觉,做学问一定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这样你才会成长,不断的前进,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不断的吸取别人有益的东西,吸取各个学科中有益的东西。而自己的思维方式,所有自己的做的东西,都是按照以下几个手法来做的,第一认为自然和社会同构,认为自然界的法则放大到了社会尺度上了,故可以应用自然科学的范式研究社会,当然这种研究方法有效性只在自然和社会同构处发挥作用,其的失效在涌现现象上;第二我一般建模的最初灵感参照一个物理上的模型,最终把经济学问题嵌入一个物理模型中加以研究,遇见一个经济问题,首先想其可以很那个物理模型对应,最终把其转化为一个物理问题加以解决,这样在解决经济问题,很大程度依赖于物理问题解决能力,但是为了避免第一种研究的缺乏,就是无法处理涌现,那一般自己就把这个物理模型当做最初的参照,逐渐添入社会中的成分,改进最终的物理模型,使得其更适合社会现实;第三种就是带着数学法则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寻找与数学法则相吻合的社会经济现象,因为我们认为认识最终的目的,就是发现事物中的规律,而数学法则就是规律的代名词,只是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那一种现象符合这种数学法则,最终这样也可以规律和法则同一起来。

 

在大学期间自己最喜欢的研究方法,就是定量,认为任何对象都应该回答量的问题,如果不能回答,只能说明缺乏合适的数学工具;下一个类比,我总是在研究问题中,喜欢看研究的那问题和以前的或者其他领域的那个问题相似,然后类比其他领域或者以前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把问题加以解决,这种类比实际上是寻找参照的思想,因为没有单位和参照,让我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类比可以让我们在看不到方向时,研究继续有效的前进;下一个就是分解的思维,我总是喜欢把一个问题一个对象,拆来拆去,可能这是从数学上学到的思维方式,而拆的方式就是加减乘除,复合以及逆,这样可以把一个复杂问题尽量的变为简单;下一个就是同一的思维方式,认为任何一种理论都是解释任何一种现象,只是解释的程度不同而已,我们只是选择解决最好的理论。同时自己喜欢对方法论和形式逻辑的关注,比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求同求异、共变法、分类类比结构,抽象化、理想化、数学化、科学概念、科学猜想、科学理论等,什么黑箱子法,想想过去,自己用心去发展自己,而如今就逐渐遗忘了这些,剩下的更多是如何观察世界,如何写论文,就像昨天遇见一个微分方程,以前就是小菜一碟,而如今就不知如何下手,成长有时候,让我们学会无所谓,让我们学会了遗忘,学会了复杂,而失去了那些最基本,最简单,而且最重要的品质

 

 

有时候看文献时候,我们仅仅看到文章提出了什么观点,而不是关注其如何提出这样的观点,如何形成这个观点的,好像每个学者都有一套自己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这是以后自己将注意的,一定慢慢的形成有一套自己的科学的适合自己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将来将没有学科的差别,差别的就仅仅是研究方法。感觉研究和理论建构就是任给一命题,寻找命题成立或者不成立的条件,或者在一定的命题下,会有什么样的结论发生。这也是我一直认为一个理论首先应该符合逻辑,故我一直认为一个理论就像一个艺术品,一首诗歌,首先不是其能创造多少物质,而是其能带来多少精神上的享受,即具有审美价值,符合审美的标准,而现实很多时候是不美的。我喜欢理论的抽象美,普适美,以及符号美,但是更喜欢的其的逻辑美。研究从极限情况开始,这是近代数学告诉我们的结论。当变量无限趋近某个数值会是怎么样,当某个量无限趋近于无穷会什么,在这些无限、极端、特殊、无限、无限大、无限小处寻找研究的出发点,然后在逐渐趋于正常,新制度经济学从科斯的交易成本趋于零开始构建,爱因斯坦的理论从速度接近最快的光速开始构建等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86-570134.html

上一篇:对经济学研究方法上的继续反思
下一篇:政策就是惯性变量
收藏 IP: 210.26.49.*| 热度|

4 陈安 李春华 张天翼 化柏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