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战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hz 心有多大,天地有多大

博文

反思人的学习过程

已有 3778 次阅读 2010-12-16 12:1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个人认为,人在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要经历几个过程,我将其描述为:“模仿->感悟->批判->创新”的循环。简单解释一下。人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先是从“模仿”开始的,这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比如婴儿在学语言的过程中先是“模仿”周围人的说话语调、说话方式,所以婴儿会说话之后大家发现他说的很多是别人说过的话,这个时候由于积累的信息有限,很难创新;当信息累积到一定程度,并通过“模仿”有了自己真正的体验之后,人们的头脑就能够将这些自己切身体验到的信息重新组织成为自己真正的知识和智慧,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感悟”;在人以所获所思得到的知识和智慧实践之后,人们会对这些知识以逻辑思维和人生观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其中自己不认可的部分进行“批判”;在“感悟”和“批判”的基础上,有破有立,自己思考出认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才有了自己的“创新”。之后,人又去吸收新的信息,又进入了下一个模拟->感悟->批判->创新的循环。

因为有了信息和知识的积累,通过模仿进行实践,对实践结果再加以思考、推理从而感悟,并对不同意的部分进行批判,为了寻找替代自己否定的部分,从而有了创新。

如上所述,我们就可以看出,模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自己实践或看到别人实践的知识才会成为智慧,因为实践是重要的,因此即使知道会错,会跌倒,也要去尝试。有位哲人说过“我希望将我浪费的时间全部找回,让我再浪费一次”。人们常说的“失败乃成功之母”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小孩子即使知道要摔倒,还是会再扶着墙走。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失的。

从中还可以看出经验对人们的作用。经验就是人们积累并从模仿实践中感悟的知识,经验多了用来创新的原料就多了。但也可以看出经验不是唯一的创新要素。这是因为如果通过模仿进而感悟,结果所用逻辑有误,即实践的结果未与合理的逻辑结合,“感悟”环节出现错误,未找到实践结果的真正原因,那么所总结的实践结果也会有误。这就是我们所称的“经验主义”。比如有位油漆匠号称自己能用白色的漆调出粉红色的漆,这个我们一看明显错误的命题却被这个油漆匠认为是真理,因为他的确用白色的漆调出粉红色的漆。但实际上他忽略了一个小小的细节,每次他都是向白色漆里加入一点点红色的漆,但他觉得这个过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这个关键细节,得到了一个错误结论(参考《别闹了,费曼先生》)。因此只有经验是不够的。

另外,对于有些人,他们似乎经验并不多,但是所做决定几乎总是正确的,比如中途岛战役中的斯普鲁恩斯中将似乎经验不足,但却打赢了这场关键战役。其实能做到这一点就是TRIZ所谓的“借鉴其它领域知识解决本领域问题”,也是我们常说的“触类旁通”。其原因在于一个领域内的事物间相互关系通常与其它领域内的其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有相似之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做鞋厂可以,做药厂也可以;卖电脑发财,卖袜子也发财;所以这些看似对当前领域无用的信息,经过深入思考和感悟以后,是可以用在其它领域的。

个人认为,中国的创新主要还在“模仿”阶段,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就像平地起楼要有第一第二层才能有第三层。我相信只要大家对TRIZ还抱有希望,还在继续学习,很快会进入到感悟(很多人已经进入这个过程了)、批判,最终实现创新方法的再创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36-394105.html

上一篇:阿奇舒乐对人类的贡献——个人观点
下一篇:TRIZ随想:探索更本源的发明原理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