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闲聊紫砂与紫砂壶(五):紫砂壶中的云母矿物
陈西庆 2025-6-26 15:37
在前文“闲聊紫砂与紫砂壶(二)”中,作者曾提及,“网络上有些紫砂壶直播营销者,常信口开河,说紫砂矿料是火山形成的,其中的云母是海洋中的贝壳产生,云云”。前面几篇文章中,已经论述了宜兴紫砂矿料,是属于沉积岩,而不是火成岩,更不是火山岩。作为紫砂壶爱好者,作者近来常去网络直销平台 ...
个人分类: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702 次阅读|没有评论
陈西庆简历:科学项目和学术论文
陈西庆 2025-6-16 10:39
近年来常有学生或国内外同仁经常通过网络或电子邮件询问本人过去曾经从事的研究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原来在职的时候匆匆在科学网发过一个,现在更新一下,顺便把老旧的删掉,便于有兴趣的同行或者研究生查阅其出处。由于年代较远,且目前本人已快奔七,在具体年代数据上难免不完整和有出入之处, ...
个人分类: 个人介绍|718 次阅读|没有评论
CHEN XIQING: HIS RESUME, RESERACH PROJECTS AND PUBLICATIONS
陈西庆 2025-6-13 15:59
CHEN XIQING Email: xiqingchen@vip.sina.com Education History · February 1985 to December 1987: Postgraduate Student for Ph.D., GEO and Ocean Science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China. Thesis: Climatic and Sea-level Changes of ...
个人分类: 个人介绍|888 次阅读|没有评论
闲聊紫砂与紫砂壶(四)补充材料:角砾岩(碎石层)
热度 1 陈西庆 2025-6-13 12:13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谈到,根据朱泽伟等地质剖面记录(参考文献1):“在黄龙山的台西矿区,在表土以下普遍发育一层碎石层,所谓碎石层,就是棱角分明的,未经过长距离搬运和分选的,经受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破碎细石,所以,我认为是这是山丘裸露的岩石经受长期风化过程后,仍然残留在坡地 ...
个人分类: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110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闲聊紫砂与紫砂壶(四):宜兴紫砂岩的沉积环境
陈西庆 2025-6-9 13:04
在上文“闲聊紫砂与紫砂壶(二)中,作者已经对宜兴紫砂岩的成因做了初步论述,其中当然要涉及到紫砂岩的沉积环境,本文将在这一基础上对沉积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很显然,作为由这片土地哺育成长的宜兴人,一个职业与地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河流与海洋有密切关系的人,作者对宜兴的山水 ...
个人分类: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10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闲聊紫砂与紫砂壶(三):读“宜兴紫砂矿料”一书
陈西庆 2025-6-7 15:46
在前文“闲聊紫砂与紫砂壶(一)”中,作者 已经特别强调: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保护的背景,紫砂原料在宜兴紫砂业中的首要地位日益明显,特别对于目前特别稀缺的品种。另外, 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作者简要地介绍了紫砂泥料的练制,主要包括下列4个步骤:1. 选料与风化;2. 粉碎与过筛;3. 提纯 ...
1080 次阅读|没有评论
闲聊紫砂与紫砂壶(二):紫砂岩的成因
陈西庆 2025-5-27 18:00
最近,我去参观了宜兴丁蜀“黄龙山矿源展示馆”(照片1),该馆在2024年10月才建成开馆(图1),坐落于最著名的“四号井遗址”边上(照片2,3)。 宜兴市于2016 年11 月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该馆的建成为宜兴的旅游业增添了一张特色名片,为人们了解宜兴的历史提供了一 ...
个人分类: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10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闲聊紫砂与紫砂壶(一):亲历选矿与练泥过程
陈西庆 2025-5-24 13:57
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500年以来的工艺大师可谓群星璀璨,壶型千姿百态,颜色五彩缤纷,优秀作品和普通商品遍布海内外。 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评价与选择一把紫砂壶品质的因素,关键是泥料与做工。当然对于少数人和收藏与展览机构 ...
129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沙滩景观与目前面临的海滩侵蚀问题
热度 1 陈西庆 2025-5-11 20:10
沙滩(beach),是海岸带或大湖岸边的一类基本地貌类型,沙滩上大量颗粒沙一般来源于富含石英矿物的岩石(如花岗岩等)的风化产物,也有来源于生物过程的产物(如珊瑚礁)。沿海岸或沿湖岸的风,波浪,潮汐和沿岸流是沙滩发育的主要外动力。在动力作用下,受制于自然法则,石英砂 ...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与绿色发展|5331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3 0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