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l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mluo

博文

方舟子现象与中国学术文化

已有 4731 次阅读 2010-9-16 04:1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方舟子现象与中国学术文化

 

方舟子者,学术圈的大红人也。红遍圈子内,也红遍圈子外;红透网络,也红透媒体。夸奖他的人肉麻,值好多个研究所,占学术界好大一块江山;骂他的人也肉麻,人身攻击都上了。反反复复,复复反反,方舟子被抬上了神台,名利双收,越来越红,红得发紫,红得莫名其妙,紫得让人心情沉重。中国的学术水平远没有学术打假水平那样声名显赫。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学术造假,也有人打假,能源源不断地产生若贝尔奖级别的大师,就是产生不了又红又紫,扬名世界的打假风云人物,甚至职业打假者。中国正好相反,方舟子扁舟子式的风云人物源源不断的有,就是产生不了若贝尔奖级别的大师。中国人蠢乎?中国人懒乎?中国的学术资助不够乎?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是让全世界都生畏的。甚至将来会为过度的聪明和勤奋付出沉重的环境和国际形象的负面代价。现在的学术资助力度还让很多象我这样海外的不成功者怦怦心动。方舟子扁舟子已经不单纯是个职业打假人的问题。方舟子现象作为一个学术文化是很值得探讨,很值得研究的。

 

方舟子式的打假是非建设性的

 

学术造假是块顽固的牛皮癣。美国有,欧洲有,日本有,中国肯定有。学术打假有点象挠痒,美国有,欧洲有,日本有,中国当然应该有。尽管现代科技发达了,彻底根治牛皮癣的方法还真没有。挠挠痒蛮舒服,能止痒。国外的学术打假大多通过个人通信,学术讨论等等温和途径。多数情况下,造假者和打假者都体面是建设性的。当然也有同行通过网络媒体的,造假者知趣,体面道歉,体面下台。打假者有正当职业,还干原来的活,收不到什么名利。也许本人孤陋寡闻,真不知道国外也有方舟子那样以获名获利为目的,并以此为职业的打假者。若偶尔有几个也不太会象方舟子那样大红大紫。职业打假者是些为了获得利益又不想通过诚实劳动的懒汉。他们的打假肯定不愿意通过温和途径,希望闹得越大越好。因此就有了网络媒体饱和轰炸,发动百,千,万人签名,站在伪道德和伪正义的高度,裹挟不明真相的人一起骚动,真有点象文革。中国人爱跟着人起哄,那些跟从方舟子的扁舟子们肯定有很多为圈外人士。

和国外挠牛皮癣式的学术打假比较,方舟子的打假太残酷,不仅挠得血肉模糊,更在伤口处喷硫酸。他的打假是商业目的的,不是建设性的。

 

方舟子式的打假是获取名利的捷径

 

我目前差不多跳到圈外,除了应付些三流和不入流的杂志约稿,而且又答应了外,一般不写。主要原因是糊口的活太忙不允许。本人为人原则是不以次充好。有时自己都认为可以试稍高点的杂志也投给他们。自我感觉在这些编辑们的眼中信誉不差。做学问是件又苦又累的差事。根本就不是八小时的事。开车,上厕所甚至睡觉的时候都在想。爬格子更辛苦,特别是写英文,没有中文那么溜。我一般是周末凌晨躲在自家地下室整。方舟子在圈子里呆过,个中辛苦应该有些体会。方舟子是智慧的投机商人。他对中国学术最大的贡献是把满世界都获不到利益的学术打假干得风生水起,日进斗金,被人抬上神位。方舟子成功的捷径在中国学术界被放大了。让那些不安分又懒惰的扁舟子们的心怦怦骚动,久而久之必成为一种学术文化。那些不安分又懒惰的方舟子,扁舟子们必将拿着放大镜,显微镜打假。只要能成名老祖宗的遗产也拿来一起网络媒体饱和轰炸,裹挟圈内圈外的人发动百,千,万人签名。反正中国没有宗教信仰,需要有假神,就喜欢跟着假神们干番伟大而正义的事业。文革整整一个时代的人都参与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政治和经济目的,甚至那些参与杀人放火者。这也许是目前中国只要一点点小事就能引发一场大风波的真正原因。

 

方舟子是个天才的炒作家

 

方舟子式打假是非建设性,是以获得个人名利为目的的。方舟子还是个天才的炒作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炒作话题。以前是反革命和生活作风问题。现在人人都是反革命,革命委员会的公章都成文物了。生活作风问题在贪官和演艺界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方舟子是天才的炒作家,是网络媒体的宠儿。他真让那些靠炒作生活作风问题的贪官和演艺界人士们汗颜。他把网络媒体玩得溜转,还不脱裤子污染青少年。最近听说方舟子挨打了。两个职业匪徒拿着麻醉剂和铁锤要来索命。还好聪明勇敢方舟子仅仅受了点皮伤。不过两个职业匪徒的水平业余得让很多人怀疑,也包括我。如果两个职业匪徒的年龄在五岁以下,九十五岁以上是不应该怀疑的。科学有时很武断,把5%的事件说成不可能发生,但现实生活中万一的事件也不是不发生。

 

方舟子现象与中国学术文化

 

方舟子现象说白了就是懒汉获名获利走捷径的奇怪现象。方舟子象棺材商人。他发现有人生病,不是想办法治疗,而是想办法让他们死,然后卖棺材发财。如果我们任由这种现象发展壮大,并成为一种学术文化,其破坏力比学术造假差不了多少,也许更大。

我有个不很熟的人,他的经历和我差不多,在国外稀里糊涂的呆了十几年,属于要上困难,要下也蛮容易的那种。他被一个很有义务能力又有行政资源的老教授看上,并委以一研究所的副所长。他上任就傻眼了。该研究所的副所长早就饱和了。那些靠业务,胡子,行政和山头等综合实力上来的副所长们眼神怪怪的,小技术员们的眼神也怪怪的。方舟子样的扁舟子们天天拿着放大镜,显微镜巴不得他出洋相,巴不得他造假。日子过得蛮苦。我应该相信他。否则他也不会和我这个并不很熟悉的人说。他还算风顺,没有选择在十分挑剔,逼良为娼的环境里造假,而是选择没日没夜的干,加上原来的一些东西,发了两篇该所目前最牛的文章。估计在老教授的扶持下,日子会好过些。空降者也不是每个人都会那么风顺,有多进宫的,也有自杀的。

我相信那些靠业务,胡子,行政和山头等综合实力上来的副所长们眼神也该怪怪的。凭什么又多个竞争者?有时空降的和尚也不一定就比原和尚会念经。要是空降的和尚会来事,依仗老教授的人脉,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安宁。相互拆台,相互放大镜,显微镜式的打假能做好学问?

 

结语

 

中国人爱挑剔,孩子们从小什么都学,就是不学做人。一个团队什么样的人都需要。能坐下来的人做学问;爱管理的人做行政;有经济头脑的人搞开发。什么都行能够一肩挑的牛人中国有,国外也有。好像中国这方面的牛人更多些。其中是否有些是被牛人不是我关心的话题。不要老用挑剔的眼神看人,也不要跟着方舟子做扁舟子。同行之间相互学习,业余性,建设性的打假很必要。共同建设一个好的学术环境,学术文化对学术应该比往死里斗要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298-363497.html

上一篇:又痞又俗的话题---海归海不归
下一篇:肘子和小崔
收藏 IP: .*| 热度|

4 孙根年 吕喆 唐常杰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