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研创新的基石
热度 6 刘东友 2023-11-5 09:16
基石是置放于建筑物底部,用来稳固建筑物根基的石块。由于位处地表之下,基石的作用与重要性时常被低估或忽视。提起科研创新的基石,人们或许会联想到构建科研大楼底部的石块或科研创新的基础设施。然而,这里,科研创新的基石指的是推动科研创新进步,确保科研创新可持续性的基本技能。那么,推动科研创新进步,确保科研 ...
6418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6
科研创新的灵感
热度 3 刘东友 2023-10-1 08:21
灵感 (inspiration, 也称灵验或灵应 ) 是 指 基于 知识积累或偶发事件而忽然产生的 科研创新与文学艺 术 等方面 的 上佳思路或 解决办法 。换句话说,灵感是一个顷刻间产生的 好 主意 (good idea) 。灵感 ( 好 主意 ) 对 科研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学位论文的开题,到研究报告的构思,再 ...
8293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3
科研创新的精髓
热度 6 刘东友 2023-9-2 06:32
面对“ 科研创新的精髓是什么 ”这样一个十分抽象的问题,相信不同的人有着迥然不同的回答。依我之见, 科研创新的精髓可以浓缩成两个字:筛选。具体地说,科研创新结果的获得有赖于理性的实验设计 ,系统的实验观察,从众多杂乱无章的现象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寻找出与主题 相关 的证据 ,进而引导和激发理念 ...
7992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6
科研如其人
热度 6 刘东友 2023-6-12 22:06
我们时不时听到 或看 到这样的句子:“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或“画如其人”,意思是一个作家的文章,一个书法家的字体或一个画家的风格反映着其性格特征与素质涵养。然而,很少有人提及“科研如其人”,不知一个科研人员的工作态度与方式是否也折射其人格与精神?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谈谈把 ...
11637 次阅读|20 个评论 热度 6
写作秘籍:文章的切入点
热度 1 刘东友 2023-4-14 08:24
每当看到一个作文题目的时候,很多人会陷入这样两种困境:一是这个似乎在你预想范围内的题目,让你精神为之一振,脑子里储藏着的各种场面景色,情节故事,宛如脱缰 的 骏马,以雷鸣电闪般的速度,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狂奔;又如决堤 的 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在毫无抵挡之力的村落间肆虐;你心里攥集了多少话语要倾诉, ...
476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人的好运从哪里来?
热度 4 刘东友 2023-2-12 07:45
作为 一个常常被认为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 从小到大,似乎总有好运青睐,许多人刻意争取,梦寐以求的东西,都少不了我的份,而且,好像还来得那么频繁,那么不费力气,包括小学和中学各门课程的满分或最高分,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一笑而过,科研目标的提前实现,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报告时行云流水般的轻松自如。大家肯 ...
7204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4
杰出人才的成长道路
热度 4 刘东友 2022-12-10 09:18
前面的博文提到,杰出人才以富有可持续性原创力为标志(见《科研创新的可用人才与杰出人才》)。尽管现行的教育体系从未放弃在杰出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包括开办少年班与强基班),但所得到的富有可持续性原创力的杰出人才的数量与投入相比极不匹配。究其原因,我以为是现行的教育体系对 ...
7389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我的科研创新理念
热度 5 刘东友 2022-9-6 08:13
科学是一门旨在通过系统的观察,假设和验证去解释和预测宇宙各种现象的学问。现代科学包含三个主要分支:研究物理世界的自然科学(比如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研究个人和社会的社会科学(比如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和研究形式系统的形式科学(比如逻辑、数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由于形式科学不依赖实验证据,其是 ...
7237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5
科研创新的可用人才与杰出人才
热度 1 刘东友 2022-8-15 09:21
如何系统 而 有效地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科研创新人才是科学教育界所面临的一个千年未决的命题。虽然通过各种布局与尝试(比如,设置学士,硕士和博士课程以循序渐进地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开办少年班和强基班以重点呵护天赋之才),现行科学教育体系得以成批量培养科研创新的可用人才(以缺乏可持续性原创力为标志) ...
798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科研创新:杰出与平庸的界河
热度 9 刘东友 2022-7-1 07:43
长期以来,许多国人将西方(尤其是美国)在原创性科研上的杰出表现(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与科技领域的先进项目)归结为其科学教育体系在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效率,而把中国在原创性科研方面的相对平庸归结为其科学教育体系的不作为。依我来 看 ,这种观点并非完全正确,且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既然导致西方 ...
8830 次阅读|22 个评论 热度 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1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