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的“四十不惑”是什么意思?不同的人解读结果不同。
但是当前来说,大概“不惑”就是不再迷茫。当然,这里说“不再”,不一定是一种结果状态的描述,很可能是一种希望,一个理想。
为什么?就当前的社会现实来说,40多岁是一个比较特别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父母通常都年过60,甚至更大,已经属于老年的范畴了。身体好的,还行,但是重体力活肯定是没办法了;身体差的,这会儿属于需要人伺候的状态了。与此同时,他们的孩子一般正在上学,结婚早的,孩子大概念高中或者大学,结婚晚的孩子也是小学了,孩子需要人操心,更需要钱。
所以40多岁,通常是所谓的“中年危机”,不敢生病,不敢失业,不敢......
那还迷茫什么呢?
如果说,20多岁时可以为了理想而奋不顾身,到了30多岁如果不甘心也还可以再冲一下。到了40多,就不敢了。强迫自己稳定下来,小心翼翼地挣钱,低头拉车,不敢抬头,怕看花了眼胡思乱想走错了道;或者看见美好的想象,却不敢去追,心里痛苦......
所以,40多岁小心翼翼、负重前行的时段。不是不惑,是不敢。
PS
昨天收到网购的书,戴维·西普勒撰写的《穷忙》,成书于2003年,作者基于美国广泛的社会调查写成,描述了美国当时存在“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那一部分“穷忙族”。
中国有没有穷忙族呢?我想大概是有的,而且比例不会小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6 0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