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mi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nmingduan 绝不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

博文

内蒙古开鲁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遥感影像)和环境影响分析

已有 1353 次阅读 2024-4-26 17:29 |个人分类:地理观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最近因为开荒问题导致承包费用变化和缴费纠纷,内蒙古开鲁县建华镇双胜村被吵上热搜。

这里从遥感影像的角度看一看这一地区的地表景观变化。下面分别呈现了2014、2015、2018和2023年的遥感影像。手头缺乏16、17、19、20、21和22年的影像。但是单凭这4个年份的影像也可以梳理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脉络。(图上标记位置的图标可以作为位置参照)

  • 2014、2015年,图标所在位置的西、南、东三方均为水面包围,当时这里还是一个湖泊。湖泊四周土黄色的区域实际上已经被开垦为耕地。

  • 2018年时,标记点以南、以东的湖泊消失,仅剩下以西还留存部分狭长形水面。原来的湖泊水面已经被填平、并开垦为耕地。

  • 2023年,标记点附近2014年原本呈现出为水面的区域被全部填平,开垦为耕地。

开鲁县所在区域为“科尔沁沙地”,这是一种半干旱区域特殊的地貌区域,自然状态下,地表以半固定和固定沙丘+灌丛为主要构成。我国另一个与此环境类似的区域是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毛乌素沙地”。与纯粹的沙漠相比,这些地区的降水相对丰富,一般可能超过200mm,但是不足以发育连绵的草地。

自然状态下,降水、风沙活动和地表植被,共同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地表虽然有裸露的沙堆堆积,但是在数十年尺度上,裸露的沙地并不会明显扩大。因此,有沙地但没有明显的“沙漠化”过程。

但是过度放牧和人为垦荒,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这些破坏,首先是破坏了地表的植被。植被的缺失使得风沙活动过程中,风蚀活动得不到阻挡,也无法形成就地堆积。其次,人为垦殖过程需要抽水灌溉,导致局地地下水位下降,加剧自然植被退化。这会加剧风蚀活动的破坏性。第三,人为垦殖扰乱了地表,地表变得更加疏松,风蚀活动的破坏性更大。

然而,在科尔沁和毛乌素这样的地区,因为地表以松散的沙地为主,湖沼广泛分布,所以人工垦荒比较容易。如果地方有关部门不加以阻挠甚至促成其事,人为垦殖活动必然会越发频繁。清晚期,陕北、晋北地区的人口压力较大,在当地政府的默认或者鼓励下,晋陕地区曾经有大量汉民越过长城,涌入毛乌素沙地垦荒,导致后来该地区严重的沙漠化。1960年代,在对当地开展科学考察并了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历史之后,竺可桢等把毛乌素沙地(当时沙漠化很严重)称为“人造沙漠”。好在现在毛乌素沙地的植被恢复已经取得非常丰硕的成果,土地沙化得到了有效控制。

科尔沁地区的沙化也曾经是人们研究土地沙化的重要样本区域。我见过很多文章。

这次开鲁县的这个事情,从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的角度来说,沙地、湖沼被开垦为耕地,可能是一种恶性的土地利用变化,有可能加剧土地沙化。

以上内容,仅一家之言。

PS

“沙地”为啥不宜开荒种地?因为这些地区的耕作情况,至少可能从以下两个方面导致环境恶化:

1、垦殖活动破坏原有植被,并导致地表疏松,在春季的大风环境下,成为沙尘暴的沙源,加速沙漠化;

2、沙地变成水浇地后,耕作和植保需要灌溉,加速蒸散发并加速盐分向地表的转移、蓄积;加之当地的湖沼本来就是以盐湖、盐沼为主,灌溉活动可能促进次生盐碱化。

图片2014.png图片2015.png

图片2018.png

图片2023.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6370-1431559.html

上一篇:学生遇到问题该怎么办?——学生的偷懒行为和老师的正确策略
下一篇:电影《喊山》观感20240506
收藏 IP: 221.236.157.*| 热度|

5 尤明庆 杨卫东 宁利中 孙南屏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