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化学词汇中的“原子量”和核物理中的“原子质量表”
热度 1 赵玉民 2023-1-29 14:36
本文解释化学中说的“原子量”和核物理中说的“原子质量(表)”之间的小差异,讨论原子质量表的重要科学意义和我们组近期得到的一个结果。 许多人记得在中学的化学阶段学过原子量概念,也许还依稀记得磷的原子量为31、氯的原子量为35.5、铁的原子量为56等。而这些 ...
549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跨越障碍向前进
热度 6 赵玉民 2023-1-18 10:37
我讲一下我们面临的问题和个人看法,这个不一定合用、不一定是正确的、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情况。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些东西你们在网上也许都看到的。现在这个励志的短视频太多,我讲的许多东西说起来都很容易,道理也很明白,不过那些话只有处在那个特定的节骨眼上才突然开窍。这页ppt 的内容我就不念了,我上次会议用 ...
7525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6
核科学群英谱(20):“中华脊梁” 邓稼先
赵玉民 2022-12-13 19:2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连绵不断几千年,除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政治家的伟大贡献之外,中国知识分子坚韧不拔、为民族发展和文化传承居功至伟. 1998 年初,一百多位专家历时数月、从为中国文化、科技和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中遴选出40位代表人物,按照出生时间排序为管仲、老子、孔子、孙子、屈原、李冰 ...
95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从1到9:数字分布的小门道
热度 3 赵玉民 2022-12-3 14:08
处于启蒙阶段的孩童就能够数出1到9的一位自然数, 而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 人们在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会碰到各种各样、各种量级的数。一般情况下, 人们可能感觉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能导致这9个数字出现在非零首位的概率是相同的. 然而,有心而好事的学者们在100多年前就注意到, 从1到9几个 ...
8821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朝花夕拾
热度 1 赵玉民 2022-11-26 10:54
我学习原子核结构理论多年,多年来也一直讲授核理论课程,因此属于边学、边干、边讲,一晃很多年过去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较深地体会到大圣人孟子的一个说法,“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心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陆九渊也认这个理,曾专门撰文讨论这个观点。 “无书”是当然很不幸的,当我是一名年青学生 ...
776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原子核科学与技术的“真相”
热度 6 赵玉民 2022-11-5 15:11
假如有读者浏览此文时产生“标题党”的感觉,本文作者将深表遗憾。那么既然事先有这样的预见,为什么还要用“真相”这样的题目呢? 这是因为作者感到,社会公众所看到的原子核科学与实际情况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公众总体印象实在过于离谱,因而有必要用一个哪怕可能是稍微耸人听闻的题目,希望引发偶尔走过、路 ...
9105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6
核科学群英谱(19): 丹心报国的科学伉俪 张文裕、王承书
热度 6 赵玉民 2022-9-4 13:01
从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历经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军阀黑暗统治,积弱多年,然而中华民族渐已觉醒,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身怀浓烈的家国情怀,负笈海外研习西方科技,他们归国后发展传承先进科技,乃至以身许国。 本文主角 张文裕(1910.01.09-1992.11.05)、王承书(1912.06.26 - 1994.06.18) 两 ...
19411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6
核科学群英谱(18):“中国的居里夫妇” 钱三强先生、何泽慧先生
赵玉民 2022-8-23 16:11
“居里夫妇”是现代科学伉俪的代名词,居里夫妇戮力同心、勤奋工作,是原子核科学领域的先驱。在中国也有一对科学伉俪,他们早年负笈海外,不仅在原子核裂变物理领域合作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科学成就,而且都具有十分深厚的家国情怀。他们在回国后为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长期以来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 ...
2115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核科学群英谱(17):中国本土近代物理研究的先驱 吴有训
热度 3 赵玉民 2022-8-15 15:52
中国本土迄今为止虽然还没有出过诺贝尔物理奖,不过近十余年来中国物理学工作者取得的多个成果是属于国际上重量级的,例如在铁基高温超导、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学、中微子振荡模式、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领域已处于国际第一方阵;现在物理学几乎所有前沿研究领域都有本土中国人活跃的身影。这一切并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 ...
10464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核科学群英谱(14):国士 于敏
热度 3 赵玉民 2022-7-22 20:51
20世纪中国本土核科学领域像许多其它科学领域一样在总体上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至今也没有出现具有长期的、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标志性重大成果。这些主要有历史的原因:中国在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前期屡遭外侮而导致民生凋敝;核科学发展初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国历经军阀混战、解 ...
8828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