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onia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toniaZhang

博文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IJMSD编委刘胜院士,作者姜澜院士、李惠院士、朱俊强院士论文精选

已有 787 次阅读 2023-11-26 02:03 |个人分类:IJMSD|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院士增选.png

2023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公布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共59名)。《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报》(英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 IJMSD)编委刘胜教授,作者姜澜教授、李惠教授和朱俊强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更多详情请见中国科学院官网公告:

http://casad.cas.cn/yszx/yszx2023/tzgg/202311/t20231122_4986678.html (点击链接直达)


刘胜编委团队IJMSD文章

1. 题名: 纳米级制造光刻机的机械系统和运动控制研究(综述) 

2Title.png

↑ 点击Title直达原文

songyi.png

↑ 击Graphical Abstract直达文章导读


DOI: 10.1002/msd2.12010

Share this articl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sd2.12010 (点击链接直达原文)

Cite this article: Song Y, Gui C, Huo Z,  Lee R S W, Liu S. Mechanical system and dynamic control in photolithography for nanoscale fabrication: A critical review. Int J Mech Syst Dyn. 2021;1(1): 35-51.


2. 题名: 基于机器学习的原子间势构造方法在先进制造领域中的应用(综述)

title.png

↑ 点击Title直达原文

1fig.png

↑ 点击Graphical Abstract直达文章导读


DOI: 10.1002/msd2.12021 

Share this articl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sd2.12021 (点击链接直达原文)

Cite this article: Yu W, Ji C, Wan X, et al. Machine‐learning-based interatomic potentials for advancedmanufacturing. Int J Mech Syst Dyn. 2021;1(2):159-172.


3. 题名: 用于揭示激光-材料间相互作用动力学现象的超快成像(综述)

title.png

↑ 点击Title直达原文

4王度GraphicAbstract.jpg

 点击Graphical Abstract直达文章导读

DOI: 10.1002/msd2.12024

Share this articl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sd2.12024 (点击链接直达原文)

Cite this article: Wang D, Wei S, Yuan X, et al. Ultrafast imaging for uncovering laser–material interaction dynamics. Int J Mech Syst Dyn. 2022; 2(1): 65-81.

刘胜.jpg

刘  胜 院士

武汉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博士,ASME会士和IEEE会士,微纳制造领域专家,国内芯片封装技术的引领者。

刘胜院士在微纳制造科学与工程技术方面(涉及集成电路、发光二极管LED、微传感器及电力电子IGBT 等芯片封装)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年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09年IEEE国际电子封装学会杰出技术成就奖(全球每年1人,国内首人)、2009年中国电子学会特别成就奖、1997年国际微电子及封装学会(IMAPS)技术贡献奖、1995年美国总统教授奖(当年30人),1999年入选首批国家杰青(海外)项目(当年仅7人)。发表SCI 论文424篇、SCI他引6600余次,出版专著6部(英文4部),授权发明专利196件。

刘胜院士热爱祖国、治学严谨。早期研究航空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和设计方法,成绩斐然。在国外求学时认识到国家在芯片封装领域落后现状和预感未来发展需要,毅然转入新兴的芯片封装领域,1993年在中国共同发起IEEE芯片封装顶级国际会议,推动当时国内刚起步的封装行业与国际接轨。2006年放弃美国终身教职回国,已为国内培养博硕士130余人,为改变我国芯片封装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转自“武汉大学”微信公众号)

姜澜院士团队IJMSD文章

4. 题名: 基于超快电子成像的电子-晶格动力学:原理与应用(综述)

title.png

↑ 点击Title直达原文

GraphicalAbstract-姜澜.png

 点击Graphical Abstract直达文章导读

DOI: 10.1002/msd2.12081

Share this articl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sd2.12081 (点击链接直达原文)

Cite this article: Lian Y, Sun J, Jiang L. Probing electron and lattice dynamics by ultrafast electron microscop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Int J Mech Syst Dyn. 2023;3(3):192-212.

姜澜.jpg

姜  澜 院士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机械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飞秒激光制造。入选2006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首批国家科技领军等。主持科技部973、国家杰青、基金重大集成项目,结题均为优秀或特优。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等11个期刊编委或副主编。入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pringer Professor(荣誉杰出教授)、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士、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会士、国际纳米制造学会(ISNM)会士。发表SCI论文343篇,SCI他引11627次;授权发明专利123项(112项排1);作学术会议Keynote/Plenary报告23次;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1)、2017年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201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1)、2022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1)、2023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牵头撰写了激光制造等方向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部、基金委、军科委等五年领域规划12项,作为专家组组长牵头论证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并获得滚动支持,推动了我国激光制造跻身于国际前列,是我国激光制造领域主要学术带头人。(转自“北京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李惠院士团队IJMSD文章

5. 题名: 基于可变形三维网格和运动光流表示学习的结构稠密位移识别方法


李惠.png

↑ 点击Title直达原文

GraphicalAbstract-李惠.jpg

 点击Graphical Abstract直达文章导读


DOI: 10.1002/msd2.12083

Share this articl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sd2.12083 (点击链接直达原文)

Cite this article: Zhao J, Li H, Xu Y. Nodes2STRNet for structural dense displacement recognition by deformable mesh model and motion representation. Int J Mech Syst Dyn. 2023; 3(3):229-250.

李惠.jpg
李  惠 院士

1966年11月生,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桥梁安全监测研究,提出桥梁力学物理规律与大数据机器学习融合的学术思想,创建桥梁安全诊断物理机器学习理论。曾任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IASCM)理事长,现任亚太智能结构技术研究中心网络(ANCRiSST)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等国际期刊副主编或编委,结构控制与监测世界大会(WCSCM)等多个国际会议大会主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George W. Housner奖章、Robert H. Scanlan奖章,2015年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年度人物奖等。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转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朱俊强院士团队IJMSD文章

6. 题名: 基于熵特征辨识的轴流压气机失速诊断方法

朱俊强.png

↑ 点击Title直达原文

GraphicAbstract.png

 点击Graphical Abstract直达文章导读

DOI: 10.1002/msd2.12064

Share this articl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sd2.12064 (点击链接直达原文)

Cite this article: Liu Y, Du J, Li J, Xu Y, Zhu J, Nie C. A stall diagnosis method based on entropy feature identification in axial compressors. Int J Mech Syst Dyn. 2023; doi:10.1002/msd2.12064

朱俊强.jpg

朱俊强  院士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0年—1990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9月留校工作;1992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在德国Duisburg大学叶轮机研究所合作研究1年,1997年晋升为教授,2002年在加拿大Carleton大学推进动力工程系合作研究至2004年12月,2007年任所长助理,2008年任副所长,2015年起任所长。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研究,担任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副总设计师、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基础研究委员会气动与声学专业组组长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基础研究、民用飞机科研重大和国际合作等项目,负责研制了系列高升限低油耗涡扇发动机和轻型涡喷发动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45篇,出版专著3部,获授权发明专利78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第1)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多项奖励。(转自“航空动力学报”微信公众号)

欢迎加入读者交流群

长按下图,扫码添加小编微信,邀请您进入IJMSD读者交流群,群内不定期分享期刊论文,并开展学术写作讲座等各项活动。

张彤QRcode.jpg

备注“姓名-单位-IJMSD读者”


期 刊 简 介

IJMSD_3_2-cover.png


IJMSD由来自18个国家的21位院士、17位国际学会主席、20位国际期刊主编等69位科学家和国际出版巨头美国Wiley出版社合作创办主编为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 ISMSD)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芮筱亭院士,3位合作主编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arco Amabili院士,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IUTAM)前司库、国际多体系统动力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IMSD)前主席、德国斯图加特大学Peter Eberhard教授和美国工程院及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科学协会前主席、美国西北大学Yonggang Huang

IJMSD旨在用机械系统动力学科学与技术为现代装备设计、制造、试验、评估和使用全生命周期性能的提升提供先进的理论、软件、方法、器件、标准,为全球科学家和工程专家提供广泛的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交流平台。IJMSD强调从“系统”视角及系统级工具理解动力学,所涉及的机械系统不仅包括各种不同尺度的机械系统和结构,还包括具有多物理场/多学科特征的综合机械系统。

目前,IJMSD已被ESCI,Scopus,IET Inspec,DOAJ等收录。2023年免收出版费,并为已录用稿件免费提供专业语言润色服务,欢迎全球科学家投稿交流。


期刊主页: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7671402

投稿网址: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ijmsd‍

编辑部邮箱:office@ijmsd.net



推 荐 阅 读

01● 芮筱亭院士团队: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点击标题阅读
02● 解兆谦教授、黄永刚院士团队:具备生物医学监测、刺激和表征功能的动力学接口的柔性电子设备► 点击标题阅读
03● 张传增院士团队:机翼与壁板结构气动弹性分析及颤振控制研究► 点击标题阅读
04● 李应红院士、周晋教授等:纤维编织增强复合材料抗高速冲击性能在航空发动机应用前景综述► 点击标题阅读
05● 丁汉院士、张小明教授等:基于切削成像技术的切屑形成动力学研究进展► 点击标题阅读
06● 张泽院士团队:应力和应变速率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1050 ℃高温下形变行为的影响► 点击标题阅读
07● 芮筱亭院士、韩国仁荷大学H. Choi院士等:基于核壳结构四氧化三铁/共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高稳定性磁流变学性能研究► 点击阅读
08● 杨昀副研究员、张卫红院士等:面向薄壁结构铣削颤振预测的结构时变动态特性高斯过程回归代理模型► 点击阅读
09● 陈光院士团队:亚稳β钛合金热压缩动态机械行为、组织演变与复原机制研究► 点击标题阅读
10● 冷劲松院士团队:各向同性超弹性材料模型综述► 点击标题阅读
11● 武汉大学刘胜院士、郭宇铮教授等:基于机器学习的原子间势构造方法在先进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点击标题阅读
12● 刘胜院士团队:纳米级制造光刻机的机械系统和运动控制研究► 点击标题阅读
13● Dieter Bestle教授:基于传递矩阵法的特征值灵敏度分析► 点击标题阅读
14● 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芮雪博士、Dieter Bestle教授:基于解耦铰方程的缩减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点击标题阅读
15● 合肥工业大学白先旭教授等:伪主动执行器:概念分析研究► 点击标题阅读
16● Peter Eberhard教授团队:同步电机瞬态效应动力学仿真的电磁简化模型► 点击标题阅读
17● 北京大学刘才山教授团队:利用连续弹塑性接触力模型分析颗粒系统中非线性孤立波的传播特性► 点击标题阅读

IJMSD期刊编辑部版权所有©2023年。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出版请联系office@ijmsd.ne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96863-1411153.html

上一篇:IJMSD|德国锡根大学张传增院士等:基于半解析无网格方法的声屏障性能分析及其材料分布优化
下一篇:直播回放 | 复旦大学黄吉平教授:科学写作(第9讲)
收藏 IP: 121.229.19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