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四)、宏观、微观作用机制及客体运动状态的描述
赵国求 2010-1-15 11:26
(四)、宏观、微观作用机制及客体运动状态的描述 1 、宏观作用机制及客体的运动状态 在经典力学中,我们讨论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有引力、电磁力以及弹力和磨擦力(机械力)等。无论是我们观察到的宇宙星体的运动,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及电磁运动,我们均赋予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假设,即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735 次阅读|1 个评论
5.测不准原理的几种常见解释
赵国求 2009-12-17 19:09
 5.测不准原理的几种常见解释 测不准原理的提出,起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多大注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却成了量子力学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测不准原理的物理实质,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理解。总体来说有前面提到的两大类,细看有如下五种: 一、测量精度说 众所周知,测量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9623 次阅读|2 个评论
4、微观量子客体、测不准关系与物质波
赵国求 2009-11-27 16:11
4 、 微观 量子客体、 测不准关系与物质波 微观量子客体形的不可忽略,是测不准关系的真正根源。微观粒子的不可确定性,可以在对微观客体做实验测量和作质点抽象时体现出来。 必须指出,量子力学中微观量子客体形的可变性,使得经典牛顿力学中运动客体整体同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6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3、微观客体的“形”不可忽略的基本论证
赵国求 2009-11-21 12:19
3 、微观客体的形不可忽略的基本论证 其实,由氢原子每个能级上德布罗意驻波波长 n =h/ p n ( p n 为驻波动量,也为轨道动量,也是电子的动量测不准量 ( ⊿ p n =p n )可知,当把 ⊿ x n =r n ( 波长除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3612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刘全慧博士的评论的回复(字数多了回复栏不能复制)
赵国求 2009-10-22 11:31
对刘全慧博士的评论的回复 全慧 博士 : 首先谢谢你近来关注我的博文。不过,我认为我的理解是您的观点有点希望将量子力学用经典力学的语言去解释的评论不准确。原因不是别的,因为你对相互作用实在论与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整个理论体系了解的还不全面,还不了解定义量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936 次阅读|3 个评论
2、测不准原理的实在论背景
赵国求 2009-10-21 09:35
2 、测不准原理的实在论背景 那么,当把微观粒子抽象成点粒子 ( 亦或质点 ) 时,尤其在原子中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 ?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看前苏联物理学家朗道对测不准关系(原理)的推广。朗道在他的《量子电动力学》一书中,指出测不准关系可以推广到相对论力学中的单个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5241 次阅读|3 个评论
(三)、量子力学中的质点属性和测不准原理
赵国求 2009-10-8 10:47
(三)、 量子力学中的质点属性和测不准原理 1 、量子力学中的质点属性 在微观领域,真正的微观坐标是无法建立的,我们无法通过实验观察原子中电子运动的轨道,所以海森伯说原子中电子的轨道概念是毫无意义的。海森伯的说法有道理,但这并不等于我们从此毋须认识微观客体自身。对微观客体 自身时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5908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陈方培教授"量子纠缠中的信号传递"的讨论
赵国求 2009-9-21 08:47
关于陈方培 教授量子纠缠中的信号传递的讨论 第一个问题:量子纠缠中的信号传递问题。 解决量子纠缠中的信号传递问题,我认为这首先涉及到对波函数物理意义的理解。目前物理学家在讨论量子纠缠时,表面上看波函数只是一个数学工具,对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好象并不强调。其实,对波函数物理意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7327 次阅读|4 个评论
2、狭义相对论中的质点属性
赵国求 2009-9-10 17:51
2 、狭义相对论中 的 质点属性 用代数方法推导惯性系之间的洛仑兹变换是大家熟悉的,但数学方法的使用对物理本质的掩盖,长期以来却很少引起应有的重视。下面,我们以爱因斯坦火车对时实验为例进行分析,讨论狭义相对论中 的 质点属性。 狭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是用电磁场 (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407 次阅读|4 个评论
(二)、 经典力学中的质点属性(哲学准备)
赵国求 2009-9-2 14:58
(二)、 经典力学中的质点属性 ( 哲学准备 ) [ 1 ] 1 、牛顿力学中 的 质点属性 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运动过程和物质广延性的量度,既没有脱离物质的时空,也没有脱离时空的物质。根据唯物主义关于时空的这一论述,物理学中人们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246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