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ul 地质学需要更多交流!

博文

做开山弟子,挺好 精选

已有 23439 次阅读 2013-12-22 21:0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硕士导师, 开山弟子

今天看了一篇科学网的博文做山一样美女导师的开门弟子,成海一样男人,有些感动,写下此文。原因之一是我也是我硕士导师的开山弟子。实际上讲,我只能算半个,因为原来的导师因为去当公务员了,就把我给撩下了。询问所里所有相关专业的导师,自己看上的导师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接手。我是学地球物理的,本科专业也是学这个专业,但所里一个地球物理专业做的很好的一个老师说马上就要退休了,不想再带学生了。没办法,在一次和所里一个师兄聊天过程中,得知硕士导师现在手下缺人,没有带过学生,正在读在职博士。他是搞地质方面的,偏地貌。说实在话,之前很少听过地貌这个专业名词。那个师兄说,他可以帮我引荐。当时确实心里在打鼓,虽然大学里学过一些地质方面的课程,但大都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而已。不过怎么样,死马当活马医吧。很快,那个师兄给我联系了,他正在野外出差,说好元旦之后回来,我就正式搬到他的办公室里。他没有问我的专业不同问题,这令我感到很诧异。到现在我仍然心存感激,自己当时像个没人要的孤儿,终于有人收留了。同样也感谢那个师兄,后来他没继续在所里工作,一直想表示一下,现在也失去消息了,在心里一直是个遗憾。

得到有人收留的消息,当时一晚上都很兴奋难以入睡。但离元旦还有20多天,不能这么荒废了。就利用这段时间,把过去半年帮我原来导师做的课题的内容给整理一下,写篇文章。尽管原来导师没这个要求,做的工作还不是很深入,但我不想把过去的努力白费了。下载看了一些文献,按照大体的格式给写出了个论文的样子,自己改了几遍,本想投给所里的刊物,结果过了投稿截至时间,没办法,就给我看的一篇比较相关的参考文献的期刊给寄过去了。过去还没有那么方便,很多国内稿件还是通过邮寄打印稿和软盘的,尽管当时email已经比较流行了。寄出去后感觉前面的工作就告以段落了。后来,这个文章经过若干轮的修改发表在这个核心期刊上,也成了我的处女作了,再后来几个师弟还问起我怎么第一篇文章不是关于地质方面的。

等过了元旦,一上班,导师就打电话让我把自己的东西都搬到他的办公室里。他当时也是研究刚刚起步,条件不是很好,我就和他一个办公室,就在他旁边。他首先和我深聊了一下,讲了一下他目前从事的一些工作和正在进行的课题,他也问了我一些我的基础,学过什么课,对他研究的东西有什么了解。说实在话听不大懂,有些东西连名字都没听过。他似乎了解到我这一点,首先给我找了6本这个方向的国内的课本,让我这些日子就主要看这些课本,不懂的可以随时问。由于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也提不出什么问题,只是在脑海里停留个概念。很快过完春节,老板有个野外实习的机会,就带上我跑到了云南,虽然只有一周时间,但那时我第一次出野外工作,也真是第一次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一些地质和构造现象,使我有了感性的认识,但还不真正理解,等回去后就又把那部分的章节给重复看了几篇,因为怕自己理解的不深,提一些太小儿科的问题,也不敢向他问问题。

之后便进入了导师的研究课题,也是他的博士论文的一部分,他带着我在五台山一带跑野外。当时课题经费也比较少,野外条件也差,坐的火车从北京到五台山的绿皮火车吱吱扭扭要十多个小时才能到500多公里的目的地。因为估计错误,这种绿皮车竟然连餐车都没有,车站上连方便面都没得卖,我们就吃了几个橘子,饿着到了五台山站。当时住在一个小镇上,我和导师住在几十块钱的小旅馆里,早上租车到野外工作地点,爬山,中午吃干粮,夕阳西下的时候下山在回旅馆。记得当时在四、五月份,山西当时沙尘暴还很厉害,鼻孔和耳朵里往往每天都是很多土。那个地方因为偷电的较多,每天就给2个多小时的电,后来有一次干脆停了近20天的电,等20多天后才洗了一次澡,全是的灰好厚的一层。还有一次要到一个山顶上看夷平面地貌,从地形图上看上面有好几个乡镇,上面应该有小饭馆。司机拉我们上去后,看完后傻眼了,山顶上因为缺水人都搬下去了,只能看到几个放羊的。肚皮饿的咕咕叫,仅有的几块糖也早就消化了,甚至有点低血糖的心慌症状。还好,看到附近一个破旧的村子炊烟袅袅,似乎在沙漠里看到了水塘。去看后原来是放羊人在做中午饭,给他们商量了一下,可以帮我们在做点。很简单,刀削面放了一点山上采的一点也蘑菇,滴上两点油。当时感觉吃起来那么香。司机是县城里的公务员,因为工作清闲拉私活,平时吃的很好。后来下山的时候,他说这是他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饭。哈哈,有点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感觉。总之,因为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野外确实比较艰苦。

说到专业上,因为对大多数书本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导师就在野外见到现象都给我仔细讲解,对任何不懂和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和反驳,慢慢的我也敢问问题了,敢于发表自己有时候认为是有点外行的问题了。地质学中重要的一个技能是野外绘制野外地质素描图,看到一个好的剖面,导师首先给我讲解一下,我们在讨论一下;在他自己画的同时,也要求我画。晚上回去的时候,他让我抄一遍他的记录本,包括文字记录和图件。后来,慢慢学会了如何描述地质现象,如何在记录本上的素描图中表达野外看到的地质剖面中的信息。虽然我非专业出身,现在对自己野外画的素描图还算有信心,这与当时这一段的抄记录本的经历密不可分。

地质学就是一个看图说话的过程,一个好的图件能顶上很多文字。因此,导师还要求我学会一些相关的软件,比如Mapinfo,Coreldraw等。这些软件以前都没有接触过,刚开始感觉自己很笨,一个小功能找不到都要问问导师,导师也不厌其烦的给我说。现在感觉当时确实有点笨,可以google,baidu啊,真是感谢导师的耐心。

之后很快就要写硕士论文了。因为是自己的工作,平时把野外的工作都整理好了。地质论文关键是图件,平时把大部分的图件都给画好了,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硕士论文写完了。又花了几天时间自己给顺了顺,自认为满意了,就打印了一份给了导师。因为他很快就要出差去,他上午的火车,早上的时候他把改得“满目疮痍”的论文交给我,说早饭的时候刚刚改完,简单给我说了几个着重要修改的地方就拉着箱子去火车站了。临走时说等回来后还要再给我改一篇。后来,论文改的差不多了,就要开始准备答辩的ppt了,我准备好后,他又一张一张的给我斟酌、修改。还让我试讲了两遍,还告诉我一些答辩时应该准备的一些问题。后来答辩的时候,等专家提问完后,主席问我是否需要准备一下再回答问题。我却大言不惭的说不用了,直接回答吧。因为这些问题原来曾准备了一写,结果还是因为论文大部分的思想是导师的,自己理解的不深,回答的不是很好。答辩会后,导师告诉我主席实际上是让答辩人有更多的时间准备一下,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要回答的,另外答辩专家经过一个小时了也该休息一下了。呵呵,把人家的好心给浪费了。不过,这些经验使得我在后来的博士答辩中轻松多了。

因为当时硕士毕业还可以留所,导师可能也认为做的不错,就留下和他一个课题组继续从事相关的工作。到现在,包括课题的申请,地质论文的撰写,博士导师的选择,博士论文的选题等给我了很多的指导,基金的申请书也都给我进行全面的修改。现在,我虽然已经能独立进行相关的工作,经常还是把野外遇到的一些问题向他求教,他也很乐于给出自己的看法。有人说,一个人的事业的成功与否在于在成功之路上遇到自己的引路人。我感觉我的硕士导师就是我人生之路上的这样的一个人。后来在博士论文致谢中我还专门写了一段,写下硕导对我的科研上的作用。在博士论文答辩会上,硕导作为一个答辩专家,我专门提出向他深深鞠了一躬,心中满是感激。

作为开山弟子,一起苦过,一起累过,一起经历过解决科研难题的苦苦思索,也一起经历过取得科研进展后的心旷神怡。虽然也可能存在硕士论文选题的多次更改,但这本身就是科研的一部分,使得我的科研历程更加充实。

总之,做开山弟子,挺好。


Ps. 马上就要有自己的开山弟子了,才想起来要写些什么。现在很多学生找导师喜欢找大牛,实际上硕导我建议还是找年轻的,最好找年富力强的刚刚带学生的,这样的导师才能真正学到更多一手的东西。博士导师选个大牛就可以了。

个人的简历: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6456435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516-752019.html

上一篇:[第7篇SCI]滹沱河上游忻定古湖的决口及构造对横向冲沟形成的意义
下一篇: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收藏 IP: 124.17.3.*| 热度|

44 袁海涛 郑小康 刘金磊 陈桂华 兰美静 赵美娣 余聪 罗帆 文双春 廖晓琳 陈小斌 唐凌峰 王春艳 董侠 张忆文 王锟 苏光松 朱志敏 王伟 齐江涛 张成岗 陈志刚 许冲 曾泳春 刘光银 刘智 黄晓磊 李强子 刘士勇 胡方云 王浩 武夷山 李汝资 李育宗 黄学猛 罗晓清 耿爱莲 朱朝东 李宝富 刘新华 mandoline1984 biofans chenhuansheng christ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