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xj818 脑袋要长在自己的脖子上!

博文

左边是亲情,右边是爱情

已有 5743 次阅读 2010-4-30 15:25 |个人分类:影视鉴赏|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感情


左边是亲情,右边是爱情

?
    近来电视上在热播《雾里看花》,引起了大家对古董的浓厚兴趣。出于个人对古董的好奇,也耐着性子看完了这部电视剧。除了围绕古董发生的故事,真正吸引我的是里面的爱情故事。
    说简单点,就是郑岩和佟丽音、黄忆江之间的三角恋。当然了,人生在世,无非四个字——“饮食男女”。电视剧里也不例外,有了爱情故事,就有了吸引观众眼球的噱头。看到网上很多人提了相同的问题,如:郑岩不爱丽音为什么还要结婚?丽音明明知道郑不爱她为什么还要嫁给郑?郑岩和忆江为什么在一起就很开心?为什么丽音主动给郑岩做饭,可是郑岩和忆江结婚后,却是郑岩主动给忆江做饭呢?等等。
    其实,我倒挺佩服编剧的细腻,他在古董的故事旁,悄悄地告诉了大家一个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的真理。如果让我来形容《雾里看花》里的爱情,我会说“左边是亲情,右边是爱情”!其实在我们日常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的感情既有“爱情”也有“亲情”。刚结婚前后是“爱情”主导,甚至可以说只有爱情。随着结婚时间的推移,爱情逐渐减少,亲情逐渐增加。正常的家庭中,亲情和爱情之间是存在一个比例关系的。如果,生了孩子,亲情的比重就会大一些,两个孩子亲情又多一些,三个?可能就麻木了!人的神经是有疲劳性的,例如,“久入兰室而不闻其香”,“审美疲劳”等等。
    按照亲情和爱情的比例,我把夫妻关系分成几种。一种是只有爱情,如“欲望都市”里的“Carrie”和“big men”,他们在追求精神至上的爱情,这样的往往是没有结婚证的“夫妻”,听说发达地区,如上海,这样的“夫妻”也很多。第二种是只有亲情,没有爱情,这类夫妻包办婚姻居多,电视里常看到丈夫称呼妻子为“孩子他妈”,注意这个称号和“亲爱的”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异;第三种既没有爱情也没有亲情,如沿海城市“夫妻店”,丈夫任经理,妻子任财务,说白了是靠子女和财产维系的“伙计夫妻“。第四种,爱情和亲情共存,我来定个比例吧,就按“黄金分割点”的比例1:1.618,结婚到结婚后一两年,亲情在“:”前,爱情在“:”后;孩子上了幼儿园后,爱情在“:”前,亲情在“:”后。如果维持的好,夕阳红时依然能维持在这个比例。
    爱情和亲情的顺序最好不要打乱。一般情况下,最合适的顺序是,爱情出现在亲情之前。如丽音和郑岩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丽音心脏不好,郑岩一直照顾着他,当做妹妹一样,丽音也一直依靠着郑岩。十几岁的小屁孩,哪懂得爱情是什么,这时的感情应该就是类似亲情的感情。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女,早已知根知底,没有了神秘,要培养爱情谈何容易。有时,爱情真的要像《西雅图不眠夜》中说的那样,是“magic”。那为什么丽音一定要嫁给郑岩呢?她习惯了!没有了父母,更是把郑岩当做唯一的亲人。也许只有用结婚证才能让自己的亲人永远留在自己身边。但事实证明,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再来看忆江和郑岩,两个人性格互补,一冷一热,应该算一见钟情吧,琼瑶和席绢小说里的一见钟情太多了,就不多解释了。从她带上钻戒时那甜蜜的笑容也感觉到了他们之间爱情占有多大的比重。黄立德去了国外,忆江和郑岩之间才开始产生亲情,好强的忆江出现了依赖,也出现了软弱和无助。  
    电视剧结尾的时候,郑岩和忆江站在草地上,旁边是他们的儿子,不用说,你也感觉到他们之间爱情和亲情的比例了吧!其实了,编剧绕了一大圈子,就是想告诉他家,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爱情和亲情,缺一不可。钱财、地位只是点缀而已,有时还会成为羁绊。
    那么怎么保持两人之间的亲情和爱情呢,其实编剧已经告诉我们了,想必编剧的家庭是很幸福。当爱情减少了,可以通过送戒指、买花和去海南旅游等一系列风花雪月的活动来恢复爱情的比例。当亲情减少时,夫妻容易做出一些傻事,如吵架等。这时多想想孩子,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吃吃饭,体会一下家庭的温暖。如果爱情和亲情都减少了,就适当分开一段时间,不要太长,几天就可以。俗话说“百年修得共枕眠”,几天的吵架毁了几百年的机缘,太不值了。毕竟曾经走过,毕竟有着血缘的纽带,爱情和亲情是不会灭的,给它们一些时间,不要打扰它们,浇浇水,让它们静静地发芽长大。
 
    呵呵,一家之言,了了絮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9311-318068.html

上一篇:孩子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下一篇:布谷鸟又叫了!
收藏 IP: .*| 热度|

7 王进 陈绥阳 罗帆 魏玉保 陈静 唐常杰 李萍瑶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